如果到时候米哈伊尔人还在的话,那肯定还是有操作空间的,毕竟侦探小说的核心很多时候都是要看案件以及推理手法的精彩程度,这种情况下,米哈伊尔再搞一些像“暴风雪山庄”模式、“合作谋杀”模式以及“叙事诡计”模式等手法也并不算太困难。
再就是推理小说也完全能够跟社会现实密切联系起来,这样的话能写的内容就更多了。
总而言之,米哈伊尔正在构思自己的新计划,而与此同时,法国那边肯定也是要继续努力的,既然好不容易打开了局面,那自然不可能轻易放弃。
不过在将新的小说寄过去之前,米哈伊尔还要根据屠格涅夫带给他的那些信件写上几封回信,关于巴黎的这些来信的内容,米哈伊尔只能说是多种多样。
在这其中大仲马老师可谓是性情极了,大意就是:小老弟,来巴黎,请你吃,请你喝,再带你到巴黎最好的地方,舒服舒服再舒服。
米哈伊尔:“.”
你说这扯不扯?
本来就命途多舛,指不定就要去恶劣的环境闯一闯,再得个病那还得了?
对于很可能死于梅毒的大仲马老师的这封来信,米哈伊尔当然还是认真做了回复,不管怎么说,混吃混喝总归是好的。
至于巴尔扎克老师,那自然还是在强调他的大生意,与此同时,他还在询问米哈伊尔对古董是否有兴趣,到时候来巴黎了可以去他那里看看。
对于巴尔扎克老师晚年的收藏癖,米哈伊尔当然还是知道的,有一次巴尔扎克在买到一套供九人使用的古瓷餐具之后便得意洋洋地宣称:“我买它只了三百法郎,而仲马则了四千买了类似的一套,它至少要值六千。”
但到了最后,巴尔扎克老师还是不得不承认他原以为是中国出产的瓷器,结果竟然是荷兰仿造的:“它并不比我本人更多一点中国气味。”
所以面对这样的来信,米哈伊尔只能是跟巴尔扎克老师客套客套,然后再不经意间露出自己杂志社老板的身份,说暂时不需要再做什么别的生意,杂志社的利润就已经够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法国的科学家们的来信,看得出来,他们有些人确实对书里描写的东西以及米哈伊尔提出的所谓的“科幻小说”很有兴趣,为此竟然还专门来询问米哈伊尔一些事情。
比较硬核的老哥,不知道是不是听信了什么传言,总之他竟然在信里面写了一大堆的数学公式然后向米哈伊尔请教,还说什么:
“我从别人那里听说,您是俄国最为天才的数学家,因此不知您能否抽出时间为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