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国王的教诲

然而,詹姆斯似乎觉得这番措辞过于公式化,竟画蛇添足地用更个人的口吻补充道:「说实话,看到他让我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充满能量,想要征服一切。但对我来说,新秀赛季最重要的不是数据,而是学习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球员,如何真正地带领球队赢球,如何承担责任。」

言及此处,天选之子稍作停顿,仿佛在给予对方消化的时间,随后抛出了最关键的一句:「我相信他也在学习这些,这需要一个过程。也许等他再多打50场、100场球,他会更理解这个联盟究竟意味着什幺。」

你知道的,新闻工作者们上过的最有价值的职业道德课程就是从「不要断章取义」中学会「要断章取义」。

詹姆斯的言论很快就被媒体用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得出了独到的解读。

《詹姆斯肯定伊莱天赋,但指出需「学习如何成为职业球员」》

《勒布朗建议徐凌:再多打100场理解联盟》

《来自前辈的教诲,LBJ认为伊莱仍需成长过程》

诸如此类的新闻遍布网络。

而且,詹姆斯那些话里本来就有厚重的说教感,很难说他没有这方面的意思。

当灰熊队准备乘坐专机飞往克利夫兰的时候,这些消息正在篮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发酵。

徐凌戴着耳机,没有和任何人说话。

队友也没有自讨没趣地去问这件事。

飞机降落了到克利夫兰。

外面聚集了大批媒体,很多人想知道徐凌对于国王陛下的敦敦教诲有何感想。

徐凌走到他们面前,扯下了耳机,他看了看面前的记者,太多了,就好像他们刚刚赢下了一场焦点大战。

此时此刻,徐凌的心情并不平静,他没有给记者提问的机会,而是自己主动开口,并且给了他们想要的答案。

「我听到了很多建议和分析,关于我还需要学习什幺,需要打多少场比赛,需要达到什幺层次。」

「但我来NBA,不是为了达到某个人的标准,也不是为了理解某个人的哲学。」

「我是来赢球的。赢下今晚的比赛,赢下明天的比赛,赢下所有我能赢下的比赛。」

「我现在不打算回答任何问题,不要提问,你不会得到答案。」

拜托,伊莱,你已经给出答案了。

而这还不是全部。

徐凌眼神如炬地看着面前的记者:「等我在球场上,面对面地击败了那个给我定标准的人之后,我们再慢慢聊。」

说完,徐凌主动向前走,记者们不由自主地为他让出道路。

不管事出何因,不管谁对谁错,不管这两人的个性如何,在NBA,在这个世界上,自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让他们渐行渐远命运的吊诡之处恰在于此,它从不理会个体意志的悲鸣或豪言。

霍华德被先天命运所诅咒的下肢,阿里扎被大都市轻蔑抛却的过往,米利西奇与拉德马诺维奇近乎认命的职业倦怠...以及徐凌自己,那被媒体与赞助商合力推揉至风暴眼的反派形象。

这一切,与勒布朗·詹姆斯那被天选之子光环所层层包裹、不容丝毫失格的完美偶像人设,自他们踏入这个联盟的那一刻起,就已被注定了狭路相逢的结局。

NBA乃至整个现代体育的商业逻辑,本质上是一场盛大的叙事饥渴。它永不满足,它需要英雄,更需要恶魔;需要悍相惜,更需要不共戴天。

徐凌大步走出克利夫兰机场的通道,将身后的喧嚣一并甩开。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