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半免费教育,蠢蠢欲动的辽国!

落日半隐,残阳铺金。

垂拱殿。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

小词轻诵,软语绵绵。

丝竹浅吟,箫韶和舞。

大殿上下,步摇翩跹,楚腰轻款,舞姿曼妙,自有一种难言的滋味,引人注目非常。

自秦汉以来,宫廷便有了“钟鸣鼎食、乐舞相伴”的仪制。

其中,舞与乐相绑定,有俗舞、雅舞两类;乐与诗、词、歌、赋相绑定,讲究严肃与典雅兼顾。

如今,难得南征大胜,以一篇《诗经大雅》为词,吟诵征伐功绩,颂捷报、唱太平、赞盛世,却也算是相宜得体,颇有雅俗共赏的意味。

“百官,尽兴即可!”

丹陛之上,官家赵策英面上微红,或是持箸拈筷,或是豪爽酣饮。

观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自有一股意气风发,大展宏图之劲!

自其以下,文武百官,或左或右,筹光交错。

“呼——”

习惯性的吹了吹炖汤,江昭拾起一盏小碗,轻抿了一口。

索粉、羊肉、鱼肉、爆肉、假鼋鱼、胡饼、状元炒肉、蜜浮酥捺、炖鸡莲子羹。

这就是庆贺大胜的九道菜。

除了略微偏凉以外,并无太大的缺点。

“子川。”

丹陛之上,赵策英轻抬酒盏,一脸的兴奋。

江昭注目过去,从容点头,抬起杯子。

“敬陛下。”

赵策英的兴奋,尚在江昭的预料之中。

作为百年国祚的唯一一位开疆拓土的君王,赵策英已然是注定千古留名。

他年,一旦实现大一统,更是可将千古一帝、世宗皇帝的名号轻松收入囊中。

这种“有盼头”、“努力就有回报”的感觉,注定会让人相当幸福,精神亢奋。

兴奋,也是常理之中的事情。

“来!”

赵策英豪爽大笑,欣慰点头。

文布局天下、改革弊政、暂理国政,武可开疆拓土,镇抚天下,横压一世。

恐怕,就连西汉之萧何、张良,蜀汉之诸葛孔明,大唐之房谋杜断,也莫过如此。

有此贤臣相佐,区区千古一帝,何愁是梦?

君臣二人,一饮而尽。

一杯入肚,两人皆是添酒,又欲对饮。

就在这时

司礼掌印太监走近,低声通报道:“陛下,景王求见。”

“景王?”

赵策英一怔,旋即温和一笑,摆手道:“让他进来吧。”

自从大军南征,至今已有两百余天之久。

儿子思父,父又何尝不念子?

一声令下,自有宫女、太监于陛坫添上一道席位。

约莫二三十息。

“父皇!”

“大相公!”

一道轻呼,三岁的小不点迈着小碎步,自正门而入。

仅是一刹,筹光交错的声音便浅了不少。

文武大臣,连连注目。

景王,赵伸!

丹陛之上,赵策英注目下去,招了招手:“伸儿,过来。”

赵伸三步两步,走了过去。

及至近陛,便乖乖止步,抬手行礼。

“孩儿拜见父皇。”

若是日常,亦或是皇宫后苑,偶尔得到皇帝的允准,小皇子或许有机会登上两步御阶。

可涉及庆贺,丹陛便是无可置疑的“君王专属”,不附带任何“私人”属性。

三岁半的皇子,尚未启蒙,但规矩已经学了七七八八。

赵伸活泼归活泼,却也相当守礼,不敢逾矩。

赵策英垂手抚膝,颇有威严的点了点头。

百官大贺,并不适合父子叙话。

也因此,就算是心中有着些许思念,赵策英也并未走下去。

“大相公。”

赵伸轻唤一声,走了过去。

“景王。”江昭点头,执手回礼。

赵伸得到了回应,嬉笑一声,便在太监的引导下,走向了席位。

不少人望着这一幕,暗自挑眉。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