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自治?王师凯旋!

檀渊之盟的签订,让真宗皇帝有了一种“签订盟约而平天下”的错觉,也立了功德碑,算是拉低了功德碑的档次。

如今,赵策英开疆拓土,灭了交趾国,自然是有资格立功德碑的人。

“枢密院和兵部拟订一干封赏吧。”江昭沉吟着,摆手道。

这第一道议题并没有什么议论的必要,还是干脆吩咐就好。

“下官领命。”

枢密副使郑顺、兵部左侍郎邓润甫,二人齐齐一礼。

“拟定尊号是礼部和太常寺的职责。”

江昭注目下去:“以惯例论之,凡有资格议政的百官,皆可拟定尊号建议,呈到礼部和太常寺。礼部和太常寺内部拟定了建议,挑选合适的尊号呈到内阁即可。”

“诺。”

礼部尚书吴奎、太常寺卿许志,两人皆是一礼。

“功德碑,就让翰林院拟定吧。”江昭继续道:“拟定的碑文呈到内阁,无误即可刻制。”

“下官遵令。”

翰林学士陶谨一礼。

“修撰国史,就让史馆、秘书省、翰林院的人负责吧。”

“诺。”

三大主官,齐齐迈步,行了一礼。

“其二、关于交趾国的处置问题。”

江昭向下扫视,徐徐道:“官家灭了交趾政权,然交趾国千里疆域以及几百万百姓究竟该如何处置,却是尚待商榖。”

“为此,官家特地向内阁传了谕旨,让内阁及百官给予建议,并尽快传到交趾。”

“百官,可有建议啊?”江昭束手,淡淡问道。

一样都是开疆拓土,但是交趾国与熙河州郡略有不同。

一则,交趾国百姓已经清晰的有了“国”这一意识形态。

李氏王朝,连着几代国君励精图治,使得百姓根本就不认中原正统,只认李氏皇帝。

这是交趾百姓最不同于熙河百姓的地方。

二则,交趾国有瘴气。

有瘴气,也有意味着没法太过暴力的进行统治,否则损耗注定难以想象。

这也就使得,对交趾国的战略必须得慎重考虑。

打下来是一回事,你还得守得住才行!

不少大臣相视一眼,议论起来。

不过,却暂时并未有人说话。

主要在于,关乎一国千里江山、几百万百姓的处置,四、五品的官员根本插不上话。

三品以上的大员倒是有资格插话,可问题是时间太短,实在是让人难以想到一些成熟、合理的建议。

于是乎,自是无人开口。

约莫半柱香左右。

文渊阁大学士元绛抬手一礼,沉吟道:“汉唐两代,都有关于交趾国的处置之法。”

“其中,汉代是中枢管辖法,唐代是羁縻法。以元某之见,无非是二则其一。”

仅是一句话,大殿上下议论之声更甚。

所谓中枢管辖法,也就是将交趾国拆分为郡,中枢指定几位官员予以治理,推行的政令、赋税制度、户籍制度,都与中枢统一。

这种法子,其治理路数基本上跟中原地区保持一致。

汉代就是中枢管辖法,将交趾国拆分为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至于羁縻法,也就是将交趾国涉及为“府”,中枢承认一些部落首领的权力,通过册封、赏赐让其臣服,对方必须得上贡、出兵助战。

这种法子,中枢并不管理都护府的治理权。

唐代就是羁縻法,将交趾设立为安南都护府。

两种方法,各有优劣。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