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和,也就是投降。
但投降也是有“技巧”的,必须趁着战争没出结果就投降。
一旦雍鸡关破去,那就相当于有了结果,投降无效!
要么打,要么投降。
李日尊眉头紧蹙,一时不知取舍。
“亦或是,一边增兵,一边求和。”裴嘉祐沉声道。
当然,这种法子本质上也是求和,向雍鸡关增兵仅仅是增添筹码,让求和的成功率更高一些。
实在不行,要是真的求和失败,就权当是起了增兵之效,算是鱼与熊掌兼得的法子。
“好!”
李日尊眼前一亮,挥袖道:“就这么办!”
……
广南西路,邕州。
中军御幄。
文武百官,一一肃立。
御幄正中,立有一人,着红袍犀带,红鞋椎髻,服饰类似于大周,却又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这,却是交趾国的文明殿大学士,主管外交。
“屯兵五万于雍鸡关,特来求和?”
主位,赵策英挑眉,不置可否。
文武百官,齐齐注目了过去。
“容朕考虑一二吧。”
“着人,送使者下去。”赵策英面色平静,摆了摆手。
“诺。”
两名禁军入内,引着使者退下。
文武百官,齐齐注目过去。
谈和与否,就在官家一念之间!
若是谈和,估摸着就能在名义上统治交趾。
若是不谈和,未免就得继续打下去。
两者,各有各的好处。
谈和偏向于短期利益,交趾国肯定是迟早会反,不能一劳永逸。
不谈和偏向于一劳永逸,但有可能损伤惨重。
约莫十息左右,赵策英面上一肃,沉声道:“求和是不可能求和的。”
“自古以来,交趾都是中原正统的领土。东西两汉有之,隋唐两代有之。”
“大周,也得有之!”
赵策英拍板道:“朕观雍鸡关,山势呈东西走向。纵向仅有一条两百余米长的山谷,并不难破。”
“趁着手上有炸弹,就得一举灭了交趾!”
“开疆拓土、建立工业、千古留名,就在此间!”
短短的几句话,文武大臣,齐齐一振。
“以臣愚见,或可以两百敢死之士破敌。”
顾廷烨一步迈出,建议道:“两百敢死之士,可分作三波。一波先行,趁着夜色携火药包高抛炸轰炸关隘敌军。一波可趁乱携炸药包冲至城墙下,以炸药包轰炸城门;一波携炸药包、短刀,二次轰炸。”
“城门一破,大军可并分三路,让人沿着两翼砍树,并与峡谷同步行军,步步推进,以炸弹轰炸为主,自可步步破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