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富弼大相公传承下来,赵概、欧阳修、韩绛,都是同一派系的人。
有此渊源,即便韩绛与欧阳修交情不深,却也希望见到欧阳修被“善待”。
其余几人,亦是相继附和:“大相公大有度量。”
“其二,报纸宣传问题。”
江昭平和道:“凡事都讲究师出有名,军中也不例外。”
“报纸,关乎舆论导向。国子监祭酒曾布上奏,希望免费刊印一些报纸,于在军中传播,鼓舞士气,振奋人心。”
“可。”
“亦可。”
几人相继附和。
作为影响舆论的大杀器,难得官家御驾亲征,报纸恰好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至于免费,就更不是什么大问题。
一份报纸,成本价也就三十文钱而已,对于百姓来说可能算得上贵,可对于朝廷来说,根本就是毫无负担。
“其三,权知开封府章衡上奏,希望京中严打,清扫地痞流氓……”
……
御书房。
丈许木几,楮纸铺陈,赵策英手执朱笔,作沉思状。
其上,却是已书就了三道名字。
江昭、赵伸、张鼎!
“嗯~!”
一声满足的哼吟,引得赵策英注目过去。
就在其脚下,横置着一根小板凳,景王赵伸小手掬着蜜水,小脑袋摇来摇去,小口啜饮,好不乐乎。
“慢一点,莫要呛着。”
“嗯嗯。”赵伸啜着蜜水,连连点头。
赵策英摇了摇头,抻着手,朱笔轻落。
太皇太后、向氏!
两道名字书就,朱笔却并未就此落下,反而不时悬于两道名字之上,俨然是要划掉其中一人。
赵策英沉吟着,眼中闪过些许迟疑,罕有的犹豫不决起来。
以赵策英的性子,有资格让其犹豫不决的事情,自然也不可能简单。
事实上,这却是在考量“暂理国政”的人选!
所谓的暂理国政,主要有三大维度:
其一,为名义主导者。
其二,为实际掌权者。
其三,为专项辅助者。
其中,实际掌权者也即中枢核心,负责维稳政局,统筹兼顾,布政天下,大相公江昭肯定是唯一的选择。
专项辅助者也就是统辖京中军卒的武将,负责防守京畿。
这一职责,必须得是君王信任的重臣担任,且受选者必须得具备不浅的威望,以及一定程度的军队根基。
就目前而言,肯定是从顾廷烨、王韶、张鼎三人中挑选。
赵策英拟定让英国公张鼎留京镇守。
毕竟,顾、王二人都是典型的统帅型人物,若是留京镇守,不免过于大材小用。
也因此,实际掌权者、专项辅助者两大职责的人选都不难挑。
唯有名义主导者,让赵策英颇为犹豫。
准确的说,乃是名义主导者的“监护人”。
所谓的名义主导者,也就是“皇权象征”。
一般来说,皇权象征都是从皇太子、皇子、宗室重臣中三选其一。
其起到的作用,主要是代替君王主持一些礼仪性的典礼。
偶尔一些较为强势的名义主导者,也有机会是实际上的决策者。
当然,若是以幼年皇太子、皇子为皇权象征,却是不免引入太皇太后、太后、皇后一类人为“监护者”。
作为太祖一脉过继于太宗一脉的君王,为了安抚太宗一脉,宗正寺的两大王爷都是太宗一脉的人。
赵策英并无近支血脉的宗室重臣!
诚然,以赵士翊、赵士骞二人酒囊饭袋的水平大概率不可能掀起半分风浪,但为了以防万一,赵策英还是不打算让其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