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暂时担上两京一十四路!

二月时节,微寒。

文渊阁。

丈许木几,上有几十道文书,江昭拾起其中一道,作沉思状。

其脚边,赵伸乖巧的坐在小凳子上,小手捧著一小杯蜜水,小口啜饮。

除了蜜水以外,杯中还有一些韧弹十足、拇指大小的清水元子。

“嗯。”

一声轻嗯,赵伸小口咀嚼著元子,小腿摆动,眼缝微眯,圆嘟嘟的小脸上儘是愜意满足。

江昭拾著文书,淡淡望过去,不禁温和一笑。

无忧无虑的年纪,真好啊!

不像他,身上担著两京一十四路,生怕辜负了天下苍生,根本不敢有半分鬆懈。

苦也!

准確的说,江昭是暂时性的担上了两京一十四路,担上了天下苍生!

大相公入边,內阁却还得运转。

这一重担,非德高望重,君王信重者不能为之,自然就没有任何悬念的落到了江昭头上。

能者多劳,不稀奇!

“呼!”

长呼一口气,江昭伸手揉了揉肩头,摇了摇头。

实话实说,天下苍生的担子,的確是“重”!

相较於內阁大学士而言,首辅也的確是要“苦”上不少。

这主要是內阁大学士的“分工披红”导致的结果。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分工披红,也就是字面意思。

事实上,並不是奏疏呈递到內阁,就会被六位內阁大学士一起“公然议政”的,有资格被六位大学士一起议政的奏疏,仅仅是奏疏中的一小撮。

究其缘由,主要是呈奏到內阁的奏疏,量实在太大。

三司六部、五监九寺、京中百司、边疆衙署、御史、地方官员.

凡是有关“政治”的奏疏,无一例外,都得呈送到內阁。

这样的奏摺量,可不是一点半点的大。

特別是三司六部,涉及方方面面的治政,一天起码得有十几份奏疏呈奏到內阁。

这还单是三司六部的奏疏,要是算上地方上、京中百司、边疆衙署等的奏疏,那就一天少则一二十份,多则七八十份。

通常来讲,大概了五六十份的样子。

这样的奏疏量,要是六位內阁大学士都一起办公,註定不可能办得完。

於是乎,就有了內阁大学士的“分工”一说。

六位內阁大学士,有的可能负责三司奏疏,有的可能负责吏治奏疏,有的可能负责地方上的奏疏……

关於披红的分工,主要是首辅负责安排,可能三五日轮换一次,也可能百十天轮换一次,这主要跟首辅的习惯有关。

唯有如此,几位內阁大学士分工披红,方才有可能实现治政天下,政务不堵塞。

其中,首辅並不负责单一的奏疏。

首辅的职责是安排其他五位內阁大学士的披红分工,並“读”其他五位內阁大学士披红好的奏疏。

这一来,理论上一道奏疏就会经过两位內阁大学士的法眼,其中一位是首辅。

最终,通常来说有三种奏疏会被“公然议政”,二次披红:

其一,首辅认为披红有爭议、较为棘手的奏疏。

其二、涉及担责的奏疏。

但凡是涉及賑灾、春闈、祭祀等可能有大幅度担责的奏疏,不管担责的可能性有多小,都会被列入“公然议政”的行列。

其三,一些將要颁布的政令。

以两京一十四路的体量,內阁一天大概会有十几道大大小小的文书颁下,这也是绝大多数翰林修撰草擬詔书的工作来源。

相比起其他几位內阁大学士来说,內阁首辅一天要观阅几十道奏疏,並考量一些將要颁下去的政令,自然不会轻鬆。

苦,也实属正常!

当然,苦归苦,权力也大。

首辅有著检查披红的职权,也即意味著首辅有著票擬建议的最终决定权。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