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废后之举,齐衡的质问!

这一次,又是外祖母和舅舅。

这波人,真是能折腾啊!

也就如兰妹妹,性子敦和,乖巧一些,让人省心。

四月十三,阴。

文德殿,常朝。

文武百官,有序班列。

丹陛之上,赵策英垂手抚膝,向下平视。

“内外百司,可即上言。”赵策英平静道。

仅是一刹,就有人从中走出。

“臣右都御史吴中复,弹劾一人。”说话之人一身紫袍,两鬓微白,却是韩系的核心老资格人物之一。

右都御史!

不少人暗自一惊。

这可是正二品御史,真正在御史一道走上巅峰的人物。

这样的人,竟然主动上言弹劾?

有资格被其弹劾之人,也就六部尚书,以及几位内阁大学士了吧?

丹陛之上,赵策英精神为之一振,挥袖道:“尽可言来!”

“臣直言上谏,还望官家恕臣无罪。”吴中复谨慎道。

弹劾皇后,本质上是臣子弹劾君主,就怕惹得一身骚。

该迭甲,还是得迭甲。

赵策英挥袖道:“朕恕你无罪!”

文武百官,齐齐注目。

什么样的弹劾,竟是让正二品的御史都如此谨慎?

吴中复一礼,躬身道:“臣弹劾之人,实为中宫皇后!”

话出一半,文武百官,齐齐哗然。

弹劾皇后?

吴中复望了一眼,继续道:“臣弹劾皇后罪责为三:

其一,干预朝政。《春秋》有云: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边疆肃清,皇后意图让外戚入边,干预边疆军政。此事,人尽皆知,闹得沸沸扬扬。

其二,私德不修。皇后、小高氏、小邹氏三人曾有希冀边疆失利之言论,亦是民间传扬,广为人知。

其三,妒忌失仪。《周礼》有训:后妃不妒,以成肃雍。皇后为六宫之主,应有包容宽仁之心,统摄后宫和睦。然今闻皇后因私怨苛待向贵妃,甚至动辄斥责,此为妒忌之失。

夫后宫不安,则阴阳失调,灾异屡现。近来,黄河猛汛,致使山河动荡,料来便是皇后之罪责所致。

皇后高氏,毫无母仪天下之风范。臣冒死进言,望陛下决断废后,以杜祸端!”

言罢,吴中复重重一拜。

“嘶~!”

文武百官,暗自惊骇。

废后?

不少人下意识的抬头,举目望向几位阁老中空缺的位子。

诚然,江阁老甚至都没有上朝班列。

可,以江阁老的风评来讲,要说废后一事与其毫无瓜葛,谁也不信!

毕竟,这种大事肯定是有官家的授意。

而官家,要说最信重于谁,无疑是江阁老。

未曾上朝,不代表这事就跟江阁老无关!

“不可。”

御史中,一人持笏走出,秀约莫二十五六的样子,唇红齿白,温润如玉。

“《礼记》有云:王后无废,虽有过,犹得变改。”

齐衡持笏,正色危言:“皇后执掌中宫不足仅是一年,虽有小过,未至废黜之境。若因一事之疑便废后,实是轻祖宗之礼、坏嫡庶之序也。”

“堂堂皇后,怎能轻易废之?一旦行之,天下必疑陛下轻弃发妻,可同苦而不可同富贵。

此举,恐动礼法纲常!臣恳请陛下三思,莫因一时之怒坏万世之规。”

说着,齐衡俯身,重重一拜。

丹陛之上,赵策英瞥了一眼。

这是大娘娘的人!

三甲进士,擢拔本该如龟速一般。

但,总有人是例外。

小公爷齐衡,其母是在大娘娘膝下养大,有着太皇太后作靠山,齐衡擢拔速度可是相当不俗。

三年时间,一路从九品擢升到七品。

三年擢拔四阶,单论擢拔速度,甚至都能赶超江卿!

当然,这不稀奇。

大娘娘久居深宫,肯定还是希望朝堂上有一两个人为自己说话。

不过,这也太执拗了吧?

“皇后毫无母仪天下之风范,为何不可废之?”吴中复回首,望向大名鼎鼎的齐小公爷。

“怎可废之?”齐衡据理力争道:“皇后失德,自省便可。”

“昔年,官家与皇后共历患难,还曾为官家诞下皇子,于官家有相随之功。今虽有过错,然念及旧情,何忍废后?”

“侍御史言之谬误!”

末尾,一人持笏板走出,严肃道:“皇后已犯三罪,致使宫闱不和,合该废之。”

“臣附议。”一人持笏,恭声道。

“臣附议!”

“臣附议!”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