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受,仿佛是强风拂面,丝丝酥麻。另一种感受则是空间龟裂,打破极限。
由此,他顿时知晓:“当有两种符纹。一种是风雷纹,另一种则是裂空纹。”
这是他之前研究符箓时,没有挖掘到的深度。
片刻后,宁拙看向符纸上的燃血奔腾符,做最后的总结。
这个符箓和虎皮上的,单从外观来看,别无二致。
宁拙手指轻抚符箓表面,能从粗犷有力的纹路中,感受到一股即将爆炸的动感,还有燃血牺牲,换取强速的决意和魔性。
他灌输法力,点燃符纸。
结果,符纸直接燃烧,毫无反应。
制符失败了。
宁拙没有丝毫意外。
他只是临摹了一次,体会到了当中的意,轻微提升了自己在制符的底蕴。当然,也涵盖了纸扎术,但这方面的收获就更加稀少了。
宁拙接着临摹千重鳞皮符。
这枚魔符有脸盆大小,不是燃血奔腾符的正圆,而像是八边形,棱角分明。
符文的颜色也不是暗红,而是呈现深沉的土黄。
这个符箓一看就不好临摹,主脉络太重,简直喧宾夺主。符心渺小,却和周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要临摹这种符箓,须得从外由内。
宁拙开始临摹。
千重鳞皮符的主体,是无数细密、规整的菱形符纹。临摹的时候,还要层层迭加。
丝丝缕缕的意传达到宁拙心底,让宁拙感觉像是在触摸一层真正的宝石鳞甲。
由这些菱形符纹不断往内延展,宁拙慢慢抵达了符心的位置。
符心周围,有三种不同的符纹,分别构建出三重圆环。
圆环外表几乎一致,只是大小不一。但宁拙这一次临摹,却从中感受到了三种不同的意。
外环让他感觉像是旋转的波浪,中环如同厚重的山峰,内环则是缓行的陆龟。
最后的纹饰填充在鳞片、三重圆环之间的缝隙里。
宁拙临摹的时候,感受到空间似乎都在产生阵阵涟漪。
“看来这些,都是和虚空涟漪纹。这些纹饰能够增强对法术的抵抗力。”
最后总结阶段,宁拙看着符纸上完整的千重鳞皮符。
和之前的燃血奔腾符不同,这枚魔符符纹精密、规整、繁复,充满了秩序与坚固感。
层层迭迭的菱形符纹,加上符心的三重圆环,流露出一股“千重卸力,万法难侵”的意境。这点是宁拙之前研究时,根本没有碰触到的。
他用法力点燃符纸,毫无意外,他收获到了第二次失败。
但他没有遭受任何反噬。
这就是使用符箓的好处。
符箓本身会承担施法失败的反噬后果,而不是修士本身。
连续临摹了两枚魔符之后,宁拙闭眼盘坐,开始休整。
他感到头昏脑涨,精、神都有巨大消耗,身心疲惫。
“使用会意笔临摹的消耗,比我想象中,还要大得多。”
“我的肉身、魂魄底蕴,都超过了大多数的筑基修士。我都支撑不住,其他人恐怕只能临摹一枚魔符,就要休整了。”
“不过,临摹的效果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