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名殁,二是识烬,三是舟痕,四是业焚,五是迷航。
名殁即是忘记自己的姓名,继而忘记他人的,最终丧失一切人际联系。
识烬是神海上丹田中,但凡产生了神识,都会无火自焚,烧得沦为灰烬。
舟痕是焚舟渡魂术侵蚀到肉身的表现,有的焦痕出现在眉心处,有的焦痕则在胸口、
后背等等。一旦焦痕之间相互交错,形成孤舟的形状。修士的魂魄也会被点燃,像是中了焚舟渡魂术,最终焚烧殆尽。
业焚则是烧起红莲业火,灼烧修土。轻时窜碧火,焚经毁络;盛时五脏腾焰,自烹成前!
可见这门法术犯了忌讳,太伤天和。
最后一项迷航,则是修士彻底沉溺在他人的记忆中,无法自拔,自我的认知严重混淆,且没有规律,不断变换。
宁拙学了第一遍,就见宣纸上满满都是字。
一笔一划都如雕刻般,是宁拙在用尽全力,凿开玄奥。
他的一条大腿已经是血肉模糊,头皮发紧,精气神都在洛书下加剧消耗。
宁拙初学有成,尽见此术的犀利。
「燃魂为舟,硬夺造化。行险堕渊,汲尽他人一生修持!」
「妙哉!妙哉!」
这门法术的威力真的太大了,太寻求极端,让宁拙心动不已。
喘息一番后,宁拙开始学习第二遍。
依旧是从头开始临摹。
麻绳勒得笔直,嘎哎作响,许多断发洒落一地。
地面上的血液已经有了浅浅一层。木锥已经换了地方,在另一条腿上频繁扎下。
第二遍学完,宁拙对这门焚舟渡魂术的理解加深许多。
他神色变得凝重,开始注重第四部分的五厄缠真。
「焚舟渡魂术过于极端了。」
「我有天资本我,可以抗衡名殁、迷航。但剩下的识烬、舟痕、业焚如何面对?」
「这还得仔细思量。」
他研究到这种地步,越发觉得五厄非同小可。轻视必然会付出惨重代价。
「我佛心魔印能否抗衡识烬?神识若是在一段时间里,无法产生,那很糟糕。」
神识对修士而言,辅助作用是极其巨大的!
炼丹、炼器、操控机关、修士作战等等,哪一个不需要神识?
「舟痕灾厄是如何从魂魄,影响到肉身的?这点需要更多研究。」
「红莲业火乃是罪恶累积,引发的灾劫,常常是魔修会遭遇更多。焚舟渡魂术一经施展,会烧得魂魄湮灭,这的确有伤天和,因此会令自身的罪恶升。」
「那幺,选取什幺样的魂魄进行焚舟渡魂术,就很有讲究了。」
「另外,我身上的功德能否抵消这层罪恶?」
五厄缠真宁拙有本我天资在身上,可以抵消两项,但还有三项,需要他谨慎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