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人口比例,抉择困境!

数据一列出来,选择无孩夫妻的性价比远高於选择青壮年。

再往下算,如果想搏一把,选择有孩有老的家庭,劳力只差5%,却能得到翻倍的积分。

然而,现实真能和计算出来的数字完全匹配吗?

管理五百个青壮年,和管理七十个家庭的难度,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

这些到今天还能维持三代同堂的家庭,要么是抗风险能力极强的人,要么就是自主能力拉满的群体。

带著他们慢慢搞建设或许没问题,但关键在於,这次考核是各组之间的竞爭。

万一遇到重劳力任务,或是带有危险性的工作,这些家庭不愿意执行怎么办?

诸多现实问题摆在眼前,就连程野也忍不住认真思索起来。

在不清楚积分能购买什么的情况下,就要確定人员分配,这確实是个难题。

但正如丁以山所说,他想看到检查官有信心、有胆量去选择这些家庭。

若是提前知道了积分能兑换的东西,大家的选择就会变成纯粹的利益考量,反而违背了建设卫星城、考核检查官的初衷。

“程哥,我们怎么选?”

见其他组的检查官都开始討论起来,王康也扭过头问道。

“先不急著定,我们得出去看看那些自愿参加考核的人,了解一下他们的素质再做决定。”

程野嘴上说著,手指却翻开了面前的资料,目光再次落在第一页的內容上。

核心指標的四项要素里,除了第四条录入信息不需要物资,其他不管是住所、哨位还是供给点,都需要一定数量的物资才能满足消耗。

资料下方特意標註,考核会提供初始积分用於兑换物资。

看似是在告诉所有人,初始积分可以换到物资来完成目標,实则暗藏著一个大坑。

多少积分才够用?

会不会因为选择的青壮年超过一定数量,导致分数不够购买基础材料,直接被淘汰?

另外,评分標准中,实用性、效率、创新性这三项占了80%的权重,而这三项都需要足够的物资才能拿到高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是没有物资,再精巧的建设方案也不可能追得上物资充沛的竞爭对手。

反过来讲,如果为了积分一味兑换物资,导致劳力不足,別说完成考核任务,就连搭建临时住所、哨位和供给点都可能成问题。

所以,挑选人手的难度不仅在於研究人群比例,更在於挑人的眼光。

人群比例足够合理,或许能弥补眼光和经验上的不足。

反之,要是眼光够毒辣,手段足够服眾,哪怕比例很是极端,也能保证最终的得分。

所谓的最优解,確实很考验检查官的个人能力,並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有人弃权吗?”

丁以山再次开口询问,见场中没有任何人举手,当即大手一挥。

“好了,你们还有最后半个小时的思考时间,两点半,准时出发!”

“每组有四个小时的挑人时间,挑完之后,同样有四个小时用来確定用积分兑换的物资。”

“明天早上七点,选定的人手会由军团进行护送,乘坐大巴车抵达卫星城。”

“物资会在清晨提前配送至指定点位,保证做到人到物资到!”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