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得不够好,那我们是什么?
一群歪瓜裂枣的废物吗?
研讨会便是在这种酸溜溜的氛围中开始的。
其实这种务虚的会议相当没劲,文化口一顿上高度,宣传口一顿上价值,电影局一顿谦虚,一个半小时稀里糊涂的就过去了。
唯一有意义的东西,大抵就是官方总结的各项数据。
截止到2月25日,《英雄》上映两个月整,除了部分具备长线价值的市场之外,整体上已经尘埃落定。
全球票房总计6.48亿美元,目前排名2003年全球票房榜第二名。
不但是中国影史最好成绩,同样是全球影史前20名里唯一一部非好莱坞电影。
《英雄》和其余好莱坞大片不同,它最牛逼的地方在于,全球市场的均衡。
北美单一市场1.92亿美元,海外票房4.56亿,充分证明它是没有文化隔阂的全球爆款。
更特殊的是,全球最大的单一票仓根本不是北美,而是日本。
小日子贡献了1.63亿美元,仅次于《千与千寻》,吊打《泰坦尼克号》和《指环王》,展现了方星河在日本非同一般的影响力。
电影局领导在汇报时特意指出,该数字是配给收入,即制片方能够分得的收入。
如果要估算统一口径的票房,还需要乘以1.677倍的系数,约为2.73亿。
这个数字,甚至高于北美和南美之和。
当然,北美市场有特殊情况——要走冲奥路线——所以现在并没有全力上映冲刺票房,真正的结算日期应该是暑期档开始之前。
如果能拿到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再补上一个足够有噱头的中级奖项,《英雄》最起码还能再收割8000万美元票房。
电影局领导讲到此处时口沫横飞,估计正在幻想着7亿吧……
7亿还是进不去影史前10,但是在15名左右守门绝对没问题,这政绩,听着都香。
韩国的最终票房也相当惊人——突破千万观影人次,是韩国影史里的首次,直接激活了整个韩国电影市场,甚至导致了忠武路的抗议。
唔,一边蹭着韩国遗民的荣光,一边抗议《英雄》挤压了本国电影业的健康发展,这很韩国。
至于其他的细分市场,法国第一鹰国第二意大利第三……
方星河没怎么注重欧洲市场,但是热潮一起,谁都控制不住。
这年月的欧美根本没有开始警惕中国,或者说有点警惕,但不多,纯纯是基于意识形态的瞧不起。
对比《哪吒2》没排片没宣传的境况,《英雄》的待遇相当nice。
要排片有排片,要宣传有方哥。
文化口领导特意表扬了方星河在文坛的影响力,夸奖道:“方星河同志在文坛的耕耘极大地拓展了中国新生代的形象边界,进而实现了中国文化中国传统中国意识在国际世界的正本清源,为外国友人了解中国好奇中国青睐中国提供了重要窗口……”
啧啧,咱方哥真是好起来了,都被称呼上同志了~~~
当然,如此盛誉,也让某些人愈发不爽。
在接下来的“研讨”过程中,忽然就开始夹枪夹棒阴阳怪气。
第一个流露出不屑的,是诗人。
“拍商业片也要注重内核的深度和意识的审美,我知道在功夫片里追求更高级的精神很难,但难不是我们怯足不前的理由,更不该为此沾沾自喜……”
他媳妇在后面用力拉他,但兴起的诗人谁都拉不住。
“如果叫我拍,巴拉巴拉……”
“个别场景的调度,巴拉巴拉……”
“最后无名和秦王的台词过于直白,失去了那种深邃的韵味,巴拉巴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