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大标题之后的小标题是“全华班阵容的《英雄》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

可能在z世代看来,这题目不怎么样,但在此刻,副标题里面全是敏感词,太容易让国人高潮了。

文章的主题就一个——

好莱坞电影压在我们头上那么久了,你们能忍吗?

本质上就是在玩情绪,可这一次,他们真的在正确的时间戳对了点。

“孱弱的中国电影行业仿佛曾经百年积弱的中国,那时的我们不得不打开国门,羡慕地看着洋火、洋酒、洋烟大行其道,并在洋枪洋炮的威胁下坐视我们的手工业一片哀嚎……

本质上如今中国电影所面临的局面和当时没有丝毫不同,好莱坞大片甚至比那时的联军更强大,它早已兵不血刃地轰开了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文化大门,用更高级的叙事、更精美的画面、更华丽的特效、更可怕的资本实力碾压所有贫瘠落后的市场……”

文章的前半部分非常悲观。

——或许不应该形容为悲观,因为它阐述的是事实,只是相对刻意地引导了情绪。

于是,后半部分的扬,确实叫人激荡且释放。

“幸亏在艺术世界里,资本、工业、制度、经验、市场……所有的所有,都要为才华让路。

一个天才,便可以跨过一切不利要素,实现非常规反超。

我们通常管这种反超叫做‘天才的灵光一闪对于规范性工作成果的碾压’,好莱坞有强大的电影工业,而我们有天才。

天才演员、天才编剧、天才导演、天才武指方星河的第一次出手,便为原本只是一部画面奇观的《英雄》添上了至关重要的灵魂……”

省略一万句对方哥的赞美,文章的最后,图穷匕见。

“方星河已经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一切,《英雄》的海外成绩是他的功勋章,他充分证明了中国电影人完全能够拍出享誉世界的好电影。

现在,轮到我们去做该做的事了——告诉世界,中国影迷有审美、有热情、有态度,愿意为了国产的好电影贡献力量。

我们将向压在头上4年之久的那座大山发起冲击,彻底掀翻它,并且继续鼓励所有全心全意探索电影边界、用心去拍好电影的中国电影人,叫他们只管专注于创作……

泱泱华夏,过去、现在、未来,从不曾让英雄孤军奋战,方星河已经向好莱坞乃至于全世界发动冲锋,而我,绝不会驻足观望、怯懦畏战、阴阳怪气、冷嘲热讽。

我将竭尽所能,有声音便发声,有力量便出力,做一个天真的理想主义者,做一个英雄背后的普通人,做一个幸福的影迷……

是的,我是幸运的,你们也是幸运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蛮荒的时代,一切都才刚刚开始,你们和我,将是这场奇迹共同的见证者和缔造者。

而要做到这些是那样的简单——走进电影院,发自内心的享受这场英雄盛宴,剩下的尽管交给时间,交给领袖,交给天才……”

现在还是文字的时代,人们喜欢阅读那些带有强烈情绪的长文,而不是用一个简单的表情来高度概括心情。

因此,当这篇文章被广泛转载之后,普通百姓忽然就燥起来了。

看电影=爱国=文化自信,等式简单粗暴,却格外有效。

因为从大众口碑的角度出发,方版《英雄》确实是一部好电影,画面惊艳打戏震撼故事完整,哪怕特别不喜欢结尾也不至于感觉票钱白。

在质量足够优秀的前提下,能以如此简单的方式进行一次爱国行为,太多人愿意付诸行动。

于是,开始有大量的普通人走进电影院。

此处的普通人,指的是平时没有电影消费习惯、一年最多看一场电影的非爱好者。

他们或者是中年夫妻,或者是工作忙碌的蓝领,或者是重度盗版影碟用户,这一次,在一股爱国浪潮的驱动下,带着十足的新鲜感走进影院。

《英雄》的票房,忽然反弹到千万级。

3天时间,轻松冲过3.6亿!

当《泰坦尼克号》终于被赶下影史第一宝座的那天,到处都是欢呼。

互联网上,天涯、语聊、qq、星网……

现实中,精神股东们呼朋引伴意兴飞扬……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