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差了一点什么

第298章 差了一点什幺

各种致辞和感言结束之后,球花正式宣布,本届坎城电影节开幕。

「那幺,本届的开幕电影——」

球花看着方星河,从嘴巴里拖出长长的尾音。

「万众期待的,引人入胜的,由Starriver自编自导自演的—..」」BetterDays!」

大厅里的灯光一盏一盏灭掉,开幕电影,《少年的你》,正式开始放映。

它的英文名叫做《BetterDays》,坎城放映的版本是国语台词版,下方同时打着英法字幕。

坎城之所以看重镜头语言的根本原因正在于此。

因为看字幕实在太累,所以镜头才是最重要的语言。

这是一件很多中国人不能理解的事一观赏国外原音电影,只要有中文字幕,那幺就能够同时兼顾画面和台词,这明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为什幺外国人却很少看非母语电影?

方星河最初也不能理解,但是自打他亲自做了导演,并在国外上映了《英雄》,他就彻底明白了。

因为,中文太他妈先进了。

国际电影的好长一段台词,用中文字幕来表达,十几二十个字,够够的。

如果再翻译得文雅点,可能两三个成语或者短词就足矣。

哪怕一句话翻译过来仍然很长,可是,因为中文是表意文字,中国人只要扫一眼整句话,捕捉到几个重点词,就能将整个意思提炼出来。

这种阅读的快速性和便捷性,使得中国观众可以将主要注意力都放在画面上,抽空看一眼字幕就行。

所以那些原声的好莱坞大片在国内非但没有观影门槛,甚至很受喜爱,比国语版更有体验感。

但外国文字不是如此。

比如《少年的你》,它的台词和独白翻译成英文法文之后,在底下拉出长长的一大串。

但凡观众的文字掌握水平稍微差一点,就很容易跟不上。

哪怕文字水平足够高,也要仔细注意字幕,然后才能理解台词中的深意。

所以,像《少你》这种偏文艺的电影在坎城之类的国际电影节上展映,最最重要的东西便是镜头语言。

假如画面传达的信息不够清晰直观,那幺观众甚至评委都很容易错过关键逻辑。

本书首发 看书首选 101 看书网,??????????????????.??????超给力 ,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评委本身也是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的英文阅读水平也不一定很高,做出判断时,最主要的依据永远是镜头语言。

而方星河在这方面展现出来的,是一种教科书般规整的技巧。

方星河的开场便与原版不同,架设高空固定机位,选择一个半阴天,俯拍校园门口。

数千名学生像是蚂蚁一样涌入校园,脚步匆匆,机械秩序,固定的客观视角、阴暗的环境、蓝白校服的单调色彩,共同构建出一种强烈的压抑感和焦躁感。

镜头右下角,出早操的住宿生从画面里匆匆跑过。

画外音是少年少女们机械麻木的口号:过六百,考名牌,梦想照亮人生,未来自此不同—

镜头慢慢向下拉回,拉到与教学楼顶垂直时,忽然向前一冲,穿越楼板,照进教室内部。

画面中出现学生们紧张忙碌的场景,背单词、写作业、抄古文、对着数学题抓耳挠腮。

镜头再划著名弧线从俯拍向前推,最终锁定在后面黑板上的口号冲刺高考100天。

短短半分钟的镜头,清晰勾勒出影片的故事背景和情感背景。

马上高考,学生们正在为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步而拼尽全力。

气氛紧张压抑,沉重束缚着每一个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