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4章 后记五十谢学士的含金量还在提升

就连黛玉和宝钗,这些日子都在打下手,帮忙盯着时间和水泥变化。相当于谢衍水泥项目小组的苦力,一起吃饭也算日常聚餐。

两个小丫头都很勤快,尤其是宝钗,你让她读书写字或许会偷懒,让她在实验小组打杂却非常卖力。谢衍刚刚坐下,米饭就被宝钗端来,这活儿黛玉愣是没抢过。

“郎君,做实验太有意思了……”宝钗开始巴拉巴拉一顿说。

谢衍笑道:“功课也不能耽误,吃了饭自己去练字。人家黛玉都会一百多字了,你说说自己才学会几个?”

宝钗瞬间蔫了,嘟着嘴不再说话。

黛玉却喜滋滋端起饭碗,心想郎君又夸我了,今晚我要加倍练字!

吃了晚饭,谢衍开始读信。

这封信是朱世镕寄来的,他说自己等不及排队,已回开封聘请能工巧匠,照着天平图纸自己打造。

又说,据他认识的一位年长学者透露,洛阳那些排队用天平的化学家,前后已经做了数十上百种实验。

这些实验,多按照以往的原子、分子学说进行,所得出的实验数据非常混乱。有两组化学家,提议用谢衍的分子学说重新实验,目前已经在排队等着用天平了。

不少学者猜测,谢衍那套分子猜想可能是对的。其中一些学者,正在用此前的实验结果进行数学推算。

谢衍把信看完,提笔回了一封,让男随王兴明日寄出去。

王兴他父母起这么个名字,不拿来跑腿送信岂不白瞎了?

次日,谢衍来到实验场地,把修建水泥窑的工匠叫来:“一号窑,投料的喇叭口再扩大半尺。二号窑……”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

许多学者跟朱世镕一样,等不及排队用天平,已经带着天平图纸离京了。

一百个工部下属的能工巧匠,分成好几组加班加点忙活。就在这几天,已陆陆续续造出四台天平。

全部比谢衍那台“初号机”更精密!

有了五台天平,学者们的实验进度猛增。不同组的化学家们,甚至约好了做不同的实验,然后再拿来互相印证。

皇家学会,最好的一台天平,被留在这里使用。

一个老头子看着实验计算数据发呆,他正是化学学会的副会长魏仁甫。当初毙了谢衍的分子论文,后来又主动把论文通过。

谢衍的笔友曹黯,口干舌燥道:“老师,谢学士是对的,我们全都错了。同元素的多个原子,确实可以组成单质分子。氧分子,就是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

屋里还有几个化学家,此时此刻都看向魏仁甫。

魏仁甫说道:“你们忙吧,我先走了。”

众人欲言又止,目送魏仁甫离开。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