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章 后记二十九大明学术界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这一天,谢衍参加了四场学术报告会,乱七八糟的什么领域都有。

第二天上午,谢衍受邀参加聂岐的报告会。

聂岐对谢衍表现得非常热情,甚至还想让谢衍做他的助手,帮他在报告会上操作天平。

谢衍婉言拒绝,并透露自己也做了天平。

聂岐没当回事儿,在他看来,长臂天平已做到了极限,谢衍的天平不可能再增加臂长。这一场长臂阻尼天平的报告会非常成功,无数物理和化学家报以激动的掌声。

虽然还不能验证分子和原子,但长臂阻尼天平已经可以让许多实验取得突破。

第二天下午,谢衍被汪大庆邀请。

汪大庆非常隆重的介绍谢衍:“这位年轻的碧玉学士,想必诸君早有耳闻。但恐怕诸君还不知道,因为小谢学士提供的思路,让我可以补全自己发现的新几何!”

“哈哈哈哈!”

台下传来一阵哄笑,谢衍和汪大庆二人,似乎可以被合并同类项。

虽然依旧被嘲笑,但汪大庆不再像以前那样焦躁,因为有谢衍跟他一起分享。

便如身处闹鬼的老宅,即使都没能力驱鬼,多一个人被吓也是好的。

吾道不孤啊。

报告会开始之后,汪大庆详细阐述自己的推导过程,大谈特谈那些反常识的学术成果。

台下反应冷淡。

总算熬到学术报告完毕,瞬间站起一大半人,头也不回的离开会场。

剩下的一小半,相信数学不会骗人,但又无法理解为啥那样。他们对汪大庆提出疑问,但汪大庆也说不太清楚,最后整得大眼瞪小眼。

“今后肯定会有用!”汪大庆斩钉截铁道。

留着没走的学者,也相信今后会有用,但有什么用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用也不知道。于是,他们也走了。

不过有两个数学家,对汪大庆的新几何很感兴趣,留下自己的收信地址愿意常联系。

这足以让汪大庆欣喜若狂,他又多了两个可以交流的人。

第三天上午,轮到谢衍做学术报告。

一个随从抱着箱子进场,三个随从负责隔开人群,生怕把箱子里的玩意儿碰坏了。

听众早早的来了几个,其中就包括朱世镕和曹黯。

朱世镕走过来见礼:“没想到谢学士这么年轻,我还以为是中年人呢。鄙人朱世镕,与谢学士通过两封信。”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