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1章 1126【皇家学会与皇室财政】

朱国祥搞的这个,自然是鼓励学术进步。

今后,四书、六经和数学,用来选拔行政官员。

其余所有的学问,除了用来选拔伎术官(包括翰林官),还得通过皇家学会这一组织,给佼佼者们充分的荣誉地位。

初设只有三大类,今后还可以再拆分和增设。

另外,学会还要创办三份权威期刊,暂定每个季度发行一期。今后也可以调整为双月刊或者月刊。

学会的经费由皇室提供,会员若有重大课题项目,也可向皇室申请相关经费。

如今的大明皇室财政,早就已经跟国家财政分离。

绝对不容许混淆。

皇室在洛阳、开封有一些产业,算是皇室的自留地。

朱铭甚至投资了寻宝三人组的船队,但暂时不方便派人去管账,因为一旦派了监督之人,今后船队就不敢轻易探索了。官方空降财务人员,必然导致规避风险为主,违背朱铭海外探索的初衷。

每年国库固定拨款 ,以及皇室成员数量增涨,朱铭打算把固定拨款提升为 。

今后的国库固定拨款能涨成多少,那要看皇帝继任者自己的本事了。

藩国进贡的财物,稀有真宝归皇室,一般货物交给朝廷处理。界定不是很严格,由于量太少,皇帝和官员都不当回事儿。

海外领的收入,由于前期投入过高,比如出动军队什么的。因此大臣们不愿前期由朝廷砸钱,后期却被皇帝捞大头,因此也做出了调整。

改为全国海关收入,包括海外领的港口税,统一按5%分润给皇室。

国内的特许经营收入,除了盐税需要分润,其余通通归入国库。全国盐税,2%归皇室所有。

大明皇室,非常有钱!

皇帝有钱了才能硬气,心里才有做事的底气。

当然,也可以说大明皇室很穷。

因为在别的朝代,皇室和国库往往公私不分。皇帝的内帑缺钱了,直接往国库里伸手,官员们心有怨气却不敢说啥。

另外,既然皇室和国库财政分离,那么大型祭祀和赏赐军队,就千万别想着让皇帝来出钱。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历朝历代的大型祭祀和赏赐将士,不管最后究竟是谁掏钱,一般都是以内帑的名义拨发。说白了,皇帝要掌握“祀与戎”的名分。

今后想都别想,皇帝才不当冤大头,老老实实国库出钱吧。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