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他家的厨子,都是从各省请来的名厨,重金足足养了七八个,每天轮值为他烹饪各种菜肴。
朱铭暂时没有更换阁臣,或许钱琛能恢复也说不定。
……次日,杜居实没有陪同阿克苏赫逛街,而是给这个使者讲解《资治通鉴》。
这本书,已被各国学者翻译为多种文字,有阿拉伯语、波斯语、突厥语、天城体梵文。
阿克苏赫不仅仅是指挥官,勉强也算得上是一位政治家。
他全程目睹了去年大明与西辽的战争,刚开始震惊于火器和战术,但很快就把目光转向军事制度,继而又关注于大明的政治制度。
在自学《资治通鉴》之余,也向杜居实请教大明制度,渐渐的把话题聚焦到宋朝。
对于宋朝如何收回兵权,如何用文官压制武将,阿克苏赫的兴趣极大。
东罗马这几百年的制度变化,可以简单概括为如下情况:
最初,军区制。类似明朝的边镇军户制,最后因土地兼并加剧而崩溃。
接着,战团制。募兵、佣兵、私兵演变形成一个个战团,并且雇佣兵的占比很重,极为类似唐末的藩镇局面。甚至一度出现类似明代家丁的玩意儿,那是随着军区制崩溃自然而然产生的。
现在,采邑制。战团被塞尔柱打崩,小亚细亚沦陷,兵头子们成了封建领主,并以他们为核心抵抗外族、收复失地。
靠着封建领主浴血奋战,东罗马硬生生挺过来了。
此时的东罗马,才改朝换代几十年而已。
王朝开创者,便是一个兵头子。
他通过联姻一步步壮大,做了皇帝又开始集权。此后的几任皇帝,一直致力于集权,全都迎娶外国公主,大力提拔外籍官员。
甚至就连皇帝打仗,也随时把皇后带在身边,害怕外籍皇后遭到暗算。
而且东罗马的采邑制,还跟西欧那边不同。
虽然大部分领主都在搞父传子那套,但至少在名义上,只能由贵族本人终身治理,领地不得私自转让和世袭。
一旦领主死亡,皇帝有权收回封地——就看收不收得动。
阿克苏赫提笔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