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6章 1021【黄帝纪元】

“并用呗。新历更方便普通百姓掌握农时,对农业生产是有好处的。”

“你是农业专家,当然觉得好用,但农民恐怕不认同。”

“随你吧。”

“……”

张锦屏关掉电报机,揉了揉发酸的手腕:“夫君,历法与纪元这般大事,只在电报里闲聊就定下了?”

朱铭说道:“早就讨论过。你觉得十二气历怎样?”

张锦屏说:“元旦、元宵、端午、重阳……这些节日都在旧历当中,采用新历跟风俗传统相冲,新旧历并用又显得有些累赘。”

“所以我才一直没改,”朱铭感叹说,“唉,太上皇有点太想当然了,有些事情得循序渐进才行。”

从汉武帝颁布《太初历》开始,中国一直采用阴阳合历。阳历用来定二十四节气,阴历用来定月份。

此后的争端,无非是定气法与平气法相争。

隋唐宋明清五朝,定气法与平气法争得很凶。

在《崇祯历书》问世之前,争执的结果往往是和稀泥,平气法(落后)用来编造历书,定气法(先进)用来天文计算。

清朝也是几经反复,最终康熙拍板采用更先进的定气法——中国近代农历。

朱国祥在位时颁布的大明《洪武历》,自然是改用更先进的定气法,这玩意儿本该在隋朝就采用的。但因为政治阻力太大,在天文官提出历法改革时,杨坚和李隆基都选择了退缩。

沈括则更为激进,不但要用定气法,还要彻底使用阳历。

即把地球运行轨迹,切割成二十四份,也就是二十四节气。再选其中十二个节气,用来确定每年的十二个月,不但除夕、元宵、重阳这些全乱了,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也跟月相对不上。

朱国祥支持沈括的想法,朱铭却觉得没有必要。

采用定气法来编阴阳合历,已经是一个巨大进步,何必打乱百姓的节奏搞阳历呢?

如果乡下的老农,也能人手买一份日历,自然可以两套历法并行。但问题是,社会经济还没发展到那个地步,两套历法并行会让农民容易搞混。

回到垂拱殿,朱铭仔细想了想,提笔写下两道中旨:

“着令翰林院天文馆,以沈括十二气历法,重新编造一部新历。此历暂不推行,亦不刻意隐藏,留给天文学者以及后人参考。”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