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0805【少年鞍马适相宜】

这首诗,朱铭还真不知道。

全诗借农家母子的视角,展现出农民的心酸劳苦,以及只求一饱的微末奢求。

而且描写水车也极为精彩,想象力既雄奇又质朴。

“好诗,”朱铭拍手赞道,“太上皇见了肯定喜欢!他是爱种田的,还亲手造过水车。”

刘一止拱手道:“拙作而已,让官家见笑了。”

朱铭又看向陈康伯:“你呢?”

陈康伯张口就念:“海国民皆兴礼义,潢池盗已息干戈。农桑四境丰年屡,箫鼓千村吹气多。”

“亦是好诗!”

众皆赞叹。

在皇帝面前,这首诗更讨喜啊。

四海安定,兵戈已息。全国屡屡丰收,人间一片祥和。

这歌颂的是我大明盛世,而且还隐隐踩一脚前宋。

陈康伯比刘一止年轻二十岁,锐气十足,开拓进取,自然聚焦于好的一面。

而刘一止却已年过半百,经历过太多挫折,更能体会到人间苦难。

陈鳌从湖里爬出水渍未干,半穿衣服坦着上身,此刻飞快记录两人的诗。

几个县令和校长也来作诗,其实都是半路想好的,内容主要是歌颂大明,也有写河北这几年大治的。

继而,那些士子也拿出作品吟诵,想要趁机在皇帝面前展露才华。

众人请皇帝留下诗词,皇帝欣然接受。

朱铭没有去改那首“接天莲叶无穷碧”,而是用诗词道明自己的来意。

苏钦捧来纸笔,朱铭挥手写就:“传诸河北各府县,让他们秋收之后征发民夫随军作战!”

“是!”

苏钦吟诵道:“《从军乐》。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候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众人闻之肃然,虽早就已经猜到,但此时终于确认要打仗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