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陈曦而言,他所做的其实不过是返本归元罢了,在正确的路线有付出就有回报,集合了所有的付出,夺取了超额的回报,那就应该有赏赐,纯粹的社会就应该是这样!
那赏赐是什么,是自选封地!
哪怕当前刘备麾下的将校士卒已经在国内领了自己的田亩,甚至现在在王五几个撺掇下,陈曦开放了本国士卒在国外理论存在的土地对国家租赁的业务,拿了全额的赏赐之后,依旧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将自身的功劳置换成封地令,然后到国外自选封地。
要知道这是一个看着正常,实际上非常离谱的操作!请问,什么叫做刘备麾下的老兵在国内当着官,拿着爵位的俸禄和赏赐,在必要的情况下还能出去搞封地?这已经不是违规的问题了,这是赏了两遍,只是没人去管,但这种事情是不会长久的,迟早这个口子会收起来的。
现阶段没人提这个,那是规模不大,并且都是一些爵位不太高的老兵,可日后呢?日后要是列侯这么干呢?
那肯定是不行的,可以说在灭了贵霜之后,这个手尾肯定要清除的,总不能那个时候,既是汉室丞相,又是大型封国的国主吧,到了那一步,哪怕是别人眼瞎,恐怕也能看出来问题了。
只是很明显,现阶段刘备麾下的老兵很多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很多人明明在说话的时候认识到了这种操作,但却没有任何的举动,比方说江广那句,反正我搞不成封地,日后子嗣若有这个能力,觉得我这人过于知足常乐,没有野心,想要,去拿封地令就是了!
这话听着好像没有问题,但只要稍微想想就知道,这里面问题大了,为什么会存在双重的赏赐,两千石的官职不是赏赐吗?代表特权的爵位不是赏赐吗?宅院加田亩加俸禄不是赏赐吗?
可这些东西因为普遍性的存在,因为陈曦的辉光,让这种明明是大问题的玩意儿,成为了正常的现象,可能有人察觉,但却没有办法去说,因为第一个开口的人,得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能这样?
封建时代所有的不合理都可以归拢到封建上,而很明显,作为胜利者的刘备,可以将这些也全部推到封建上,胜利者享有一切,对吧!
只是让陈曦无奈的地方就在于,刘备麾下有名有姓的老兵,大多数都沉迷于现状,无法自拔,没有一点点进取心。
以至于陈曦明显给开的外挂到现在都没意识到,一副等我儿子长大了,给我儿子,我这个老东西现在就要在国内享受!
陈曦能说什么,陈曦只能捡好听的说,“经历了动乱的老兵知足常乐,乃是这个国家的中坚。”
可这要现实点说呢?
那就是这些出身自底层的老兵,现在享受的生活配得上他们的努力和运气,但未来的走向,应该也确实是会配得上自己的认知。
以后哪里还能像现在这样,陈曦明目张胆的给他们进行安排,甚至连孙乾都能整出来路过中南半岛的时候,顺手给自家小老弟的封地修条路,草,孙乾说这话的时候,心里真的没有一点数吗?
有呢,可太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