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话倒也没问题,算了,话不是这个意思,而且我这人你也知道,不可能干那种让百姓吃不饱饭的事情。”陈曦带着几分无语说道,对着曲奇摆了摆手,“但百姓不进厂这个,确实是个问题,不过并不致命,最多是发展效率的问题,这对我而言,其实也就那回事。”
“说起来我发现种子优化到极限,好像也就是现在的水平了,我对于不少小麦和稻谷、小米的优化,感觉最多只能提升33%。”曲奇听到这话,也就自然的岔开了话题,“再提升,我感觉已经没什么希望了。”
陈曦闻言,点了点头,“你的感觉是正确的,良种的优化极限就是这个程度了,因为毕竟是植物,吸收率在那里摆着,你能优化到这个程度已经非常厉害了,再往上,那就不是良种的领域了。”
曲奇能给出这个比率在陈曦看来已经很逆天了,后世中国的农业科学已经堪称恐怖水平,但良种的实际增产率也就只有36%,其他的粮食提升全都是肥料带来的,而且化肥的实际提升可以轻易的达到50%。
也就是所谓的,不要管是什么作物,蔬菜也罢,粮食也罢,水果也罢,只要上肥料,种子不好也能增产一半,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粮食一亩地很难突破三百斤的原因,因为没有肥料,上限就是这个上限。
所有的农作物,都是要消耗地力的,地力不足,什么都是扯淡。
这也是李优提起会稽王氏,就跟死了爹,甚至愿意承认错误的原因,因为一个雷亟台可以给方圆数里,也就是半个村寨的耕地提供差不多25%的增量,这也是会稽王氏这些年其他的事情一个都没做,结果到现在家族的爵位被提升为乡侯的原因。
因为这个提升真的是非常逆天了,就这其实还不是雷亟台的极限,按照当时的规划,一个大型的雷亟台,配合分布在四方的四个雷亟台,可以给这片地方的耕地提供差不多33%的增产。
至于说为什么现在修的雷亟台都是单独一个,因为大家都需要雷亟台,给你修一个,已经算是给面子了,其他四个,等各个农场、农耕区域都有了雷亟台之后,再行补办。
不过按照目前会稽王氏的效率,以及雷亟台被雷电干碎的效率,近二十年应该是没有指望能给所有地方修好雷亟台了。
说个比较让陈曦头疼的事儿,这事幽州公孙恭已经提报上来了,而且刘虞这边也收到了,就差捅到大朝会上和一群人开骂——元凤四年,也就是最早的那一批,由会稽王氏在幽州修的雷亟台,因为常年被雷电击中,现在已经出现了破碎问题。
而因为雷亟台破碎,引雷效果下降,今年幽州地区的田亩产量较去年下降15%,虽说对比曾经依旧是大幅增产,但见证了超级高产之后,再回到曾经那种普通高产的情况,幽州百姓都炸了。
如果说辽东百姓还能比较平淡的看待这个问题,因为辽东人主要靠大牧场活着,现在也不怎么种田,吃住全靠刘虞的大牧场,就算有种的,也没有辽西那样大规模的农场了。
再加上有别的收入,辽东人就算是减产了15%,其实也就是骂娘两下,但对于辽西人,辽西这边可是大型的农场,可是各种农业用地,在这种情况下,减产了15%,尤其是辽西百姓已经知道是为什么减产之后,这事已经捅到了官府,然后一路捅到长安,就一个要求,让会稽王氏滚回来,给老子将雷亟台重新修好!
当然话说的没有这么脏,可意思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甚至本地人表示集资,给会稽王氏出个几亿钱都行,反正就是让会稽王氏的人赶紧回来给修缮好雷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