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良一句多余的废话都没说,直接开始搬椰子,把椰子搬去隔壁。
当天晚上,井师傅和郑达光处理椰子就处理到了12点多。
一麻袋椰子看起来很多,真的处理起来做成椰蓉其实没多少。井师傅嘴上说几十年没见过椰子可能不擅长,但技艺一点都不生疏,不光开椰子的时候熟练,处理椰肉和椰子水的时候也没有丝毫浪费。
除了有一部分椰肉和椰子水被郑达边做边吃咽进肚子里了,其余的全都做成了椰浆、椰乳、椰蓉和椰油。就连椰子壳都没扔,堆在角落里估计准备以后做点小玩意。
第2天一早,龚良啃了根玉米去上班。
织丝厂有食堂,拿饭票就能去吃饭,饭票需要粮票和钱买,每月限额,因为有补贴价格非常便宜。
龚良因为是销售,常年在外地跑,就算不在外地也很少在厂里呆着,不是在别的厂就是在乡下,基本不在食堂吃饭,因此龚良的饭票都卖给了同事。
不在食堂吃饭也有好处,不用早起,销售本就不用按时上班,龚良可以先送郭明珠去剧团再去织丝厂。
等龚良晃到织丝厂的时候已经是上午10点。销售科只有两个人在办公室里坐着,见龚良来了纷纷向他打招呼,其中有一个嘴甜的还不忘拍龚良两句马屁,表示龚科长真是厉害,琼州那么难的单子都谈下来了。
龚良笑着和大家打完招呼就去自己的办公室里喝茶看报,不是摸鱼的那种喝茶看报。之前龚良看报纸,看的更多的是各个工厂的信息,现在龚良看报纸,看的更多的是外地与时事政策的变化。
外面坐着的两个销售也在坐着聊天,聊南方这几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说现在单子越来越难谈了,之前合作的国营厂都不景气,就算谈成了单子款项也是欠的,还不如不谈。
龚良看似已经度过人生低谷迎来巅峰,殊不知下一个低谷已经在巅峰处埋坑等着他了。
秦淮听龚良说过,他在织丝厂当销售科科长的那两年,是制丝厂最后的辉煌。龚良可以凭借自己出色的业务能力谈成一个又一个大单,甚至是外汇单,挽救岌岌可危的织丝厂一次,但他不是神,他只是一个销售,他不可能像救世主那样让整个厂起死回生。
织丝厂就是一棵已经被虫蛀得千疮百孔的大树,填上了几个大窟窿只能让他好转了一段时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治标不治本,织丝厂终究还是会走向倒闭。
至于怎么治本……
请看隔壁王会计的爽文剧情。
龚良在织丝厂当了两年不到的销售科科长,眼看还能往上升,龚良意识到织丝厂已经没有前途。恰逢那时候非常流行停薪留职下海经商,龚良就加入了下海经商的大队,前两年被人坑得跟狗一样,最惨的时候连桥洞都睡不了——桥洞的好位置也是要靠抢的。
后面生意做起来,紧接着郑达就从国营饭店辞职下海经商。龚良可以说是刚赚到钱就支援兄弟,自己淋了一头的雨,给兄弟打的伞却又大又稳,然后才一路顺风顺水,稳扎稳打做生意做到了今天。
这么看来龚良的人生倒是……
好吧,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坎坷,也是爽文剧本。
在办公室里看了一天报纸,临到下班的时候龚良接到通知,可以去后勤领一小块月饼和一块肥皂。
别看东西少,这可是中秋节了不得的福利。所有制丝厂工人都喜气洋洋的,领到月饼也舍不得吃,带回家晚上全家人一起分。
轮到龚良领月饼的时候,后勤的人见龚科长来了,特意给龚良挑了一个最大的。秦淮仔细看了看,觉得应该就是普通的素馅月饼,用料应该挺扎实,看表面油汪汪的,纯粹的油混合物,味道估计不咋地。
龚良晚上有大餐吃,也不急着吃月饼,把月饼揣进兜里去剧团接郭明珠下班,两人一起去国营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