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拿了您的东西,那我就会把该办的事情办了。”
诸葛亮的书房非常朴素,没有任何装饰性的物件。
但就是书多!多到离谱!
当然了,这年头书有多贵,闭着眼睛也能想到,所以说这里满屋都是黄金,倒也恰如其分。
不仅如此,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全部都是手抄本,很多都是孤本,具有极大的稀缺性。
从这个角度看,书可比黄金珍贵多了,而且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等钟会来成都了,搞不好他也会在诸葛亮的家宅内搜刮一番。
趁着钟会还没到成都,先把该拿的东西拿了再说。
自言自语说了一大通,石守信走出书房,对着跟随的亲兵交代了几句。
他隐约明白为什么诸葛亮的后人离开蜀地的时候,没有带走这些书籍了。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想来他们还是明白的。很多东西如果没有能力守住,那么搂在怀里只会给自己招惹祸端。
石守信只对知识感兴趣,至于金银细软这些俗物,他觉得无所谓,只要他想,以后多的是。
别的不说,过段时间,那些玩意自然会有祈求放过的蜀地大户,上门塞到他手里。
可问题是,那些金银细软拿着烫手。不能不收,也不能多收,还要顾忌司马昭的想法,实在是麻烦得很。
走出诸葛亮的书房,石守信心情大好。
之前无论是奔袭还是抓邓艾,都是在给司马昭办事,给钟会办事。
唯有来丞相家里捡漏,才是真正为自己办事。
办完这件事以后,石守信觉得自己在蜀地已经拿到了最想要的东西,之后再做什么事情,可以把私心藏起来,尽量笼络部曲为主,不必为他本人谋划什么了。
随后,石守信来到关押邓忠的厢房。
和邓艾不同,邓忠似乎已经猜到了石守信为了什么而来。
“您是石监军?”
邓忠疑惑问道。
石守信点点头道:“是的,这次来是跟你交个底的,你父亲必死无疑。”
听到这话,邓忠没有激动,也没有愤怒,而是长叹一声道:“晋公声势浩大的发动伐蜀之战,结果伐蜀成了灭蜀。这个灭国之功被我父亲拿到,晋公岂能容得下他?”
咦?
石守信有些诧异,邓艾的长子,脑子还是清醒的啊,居然没有喊冤。
“是这个道理,晋公了大把的钱,又动用了许多人脉,前前后后忙个不停,总算把婚事定下来了。
结果大婚之日,入洞房的是你父亲,和新娘子成婚的也是你父亲,试问做了嫁衣的晋公会作何感想?”
石守信用了一个很贴切的比喻,让邓忠去揣摩司马昭此刻想杀人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