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瞻看向黄崇询问道。
黄崇天资聪慧,遇人遇事后经常点评,都是颇有见地,时常能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的关键。
但此时此刻,他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才好。
见黄崇不答,诸葛瞻继续说道:“家父如同天下的皓月,即便是他不在了,陛下也希望蜀地有这样一个人,至少是一个念想。而我,就是那个念想。我担不起陛下的厚恩,若是挡不住邓艾,我自当以死谢天下,还陛下之恩。”
他似乎是在自言自语,黄崇却是听明白了。诸葛瞻似乎是从童年的迷梦中清醒了过来,只可惜有点晚,已经无法回头。
刘禅对诸葛瞻的厚爱,何尝又不是一种算计呢?诸葛瞻的能力有限,这件事朝堂内外都是有目共睹,刘禅如何会不知道?
政治是冷酷无情的,充满了利用和算计,特别是作为一个君主,没点手腕是不行的。
刘禅好像也没有做错。
黄崇叹了口气,对诸葛瞻作揖行了一礼。
诸葛瞻战前说这样的话或许不是很吉利,不过……罢了。
天下谁人不会死呢?
左右都是要死的,那死得壮烈一点,又有什么遗憾?
“武乡侯,我们死战不退。就算挡不住邓艾,也绝不会做那苟且偷生之人。
再说了,邓艾劳师远征,很可能已经师老兵疲,我们以逸待劳,胜算很大。”
黄崇信誓旦旦说道,态度异常坚决!
可是诸葛瞻却没有他那么乐观。之前蜀军前锋与邓艾麾下军队交锋过一次,让诸葛瞻看出些许苗头来了。
不管是什么世道,军队都是来自于百姓,而非是肉食者。
蜀汉政治本就是割裂的,荆襄来的“外人”,垄断了朝廷的大部分重要职位。这些人,都是当年跟刘备打天下的那些人的二代,或者三代。
但是蜀汉中低级官员,基本上都是来自本地。
兵马就更不多说了,几乎全部是蜀地和汉中地方的人。
他们对于“复兴汉室”有多大动力?
这个问题黄崇恐怕不敢多想。
现在诸葛瞻麾下的所谓“羽林军”,全都是在成都和周边地区招募的,甚至是临时拼凑起来的。
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并非隶属于蜀汉常备军。
所以,这样的军队,和邓艾的前锋军交手,能赢么?并不能,所以涪城郊外那一战,输得很干脆。
“今天让士卒们都吃饱一点,明日必有一场恶战。”
诸葛瞻轻描淡写的交代了一句,然后一声不吭的转身离开了城头。
他要去写一封家书,交代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