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册封吴王!

第 册封吴王!

南朝百官、士民没有想到,气势汹汹、号称二十万的北朝南征大军,过江之后居然一仗没打,就直接易帜归义了。

不是来征讨摄政太傅的,而是来投靠摄政太傅的。

竟是虚惊一场!

南朝反而多了十几万大军。这对南朝当然是天大的好事。

稚虎先生真是气运加身的转世星君啊。

对于朱寅的手段,朝野无不心悦诚服。就是潜藏不露的敌人,也不得不佩服朱寅的手段。

朱寅这一次封爵,只是封赏归义易帜的北朝将帅,并未涉及到秦良玉、杨应龙等平叛将领。

朱寅打算过段日子,等杨应龙、宋万化等人入京,再封赏平叛有功将领。

朱寅真可谓爱民如子,一回到京师,立刻下令给户部和兵部赏赐将士,又发放军饷、新衣、石炭等物。

就是曾经是敌军、后为战俘、如今又被编入明军的倭兵,也给了赏赐。

打算用做攻缅的猓猡战俘,虽然还没有编入明军,却也在大教场妥善安置,不让他们冻死饿死。

阵亡、受伤的将士抚恤,也是急务要务。

徐渭亲自跑兵部、户部,督导两部官员速办、细办。

虽然朝堂少了四分之一的官员,办事效率慢了不少,可在徐渭的催促下,还是在短短数日之内,就做完了这些公务。

相比凡事拖延、事务冗长,遇到赏赐将士尤其拖拉的北朝,南朝的办事效力快了几倍。

徐渭抓这些军务,朱寅则是在补充朝堂空下来的一百几十个官位。

眼下,朝野不知道多少人,都盯着这一百多个缺!

可是,经过平叛大捷、孝陵之变,朱寅威严更甚,根本无人敢主动求官谋缺,唯恐引起摄政太傅的反感。

唯有徐渭,大大方方的举荐自己的老乡:越国狂生,屠隆!

朱寅当然知道屠隆,此人还是进士出身,很有才能,只是因为放达不羁,不容于官场,已经被罢官十年,打入另册永不录用。

屠隆是个真性情的人。他虽然为道貌岸然的大人君子们所不容,却是真正的君子。

屠隆也是后世《梅瓶金》作者呼声最高的人选之一。朱寅虽然知道此书是徐渭所写,但在那个后世,屠隆却是热门人选。

巧的是,徐渭举荐屠隆不久,朱寅就收到老师沈一贯的举荐信,举荐的同样是屠隆。

老师举荐屠隆的原因,除了说他很有才干之外,也说屠隆希望自己在政变中胜出,认为自己是大明的希望,是站在自己这边的。

这一点,让朱寅很是意外。

看来这个屠隆不但很有洞察力,也很有格局。就凭这一点,就胜过九成的正人君子!

朱寅更是欣赏屠隆,考虑屠隆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当年就曾在朝中为官,立即下令起复屠隆,任其为刑部侍郎。

起复就是正三品,成为朝廷重臣!

这是补徐申的缺。

刑部本来在六部中排序不高,只排在工部之前。但在朱寅的规划中,刑部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是强化大明法治建设的重器。

以屠隆的性格,也很适合负责法制维新。

吏部接到命令,立刻走了形式上的廷推程序,然后内阁拟制,授屠隆为刑部左侍郎。

屠隆一下子成为刑部二把手,简在太傅之心,炙手可热,不知道羡煞了多少官员。

接着,朱寅又连接下令,任命亲信和宣社中的人才,补充空缺。

老牌朱党成员江东之,几年前就是北京的大理少卿,眼下担任南京朝廷的右都御史,如今被朱寅擢升为户部尚书,补了李廷机的缺,位列九卿。

同样是老牌朱党的左副都御使綦才,擢升为礼部尚书,位列九卿,补了范仑的缺。

吏部郎中朱国祯,擢升左都御史,位列九卿,补了温纯的缺。

国子监祭酒刘元震,擢升通政使,位列九卿。

秀才出身的内阁书吏冯梦龙,年仅二十三,一下子成为兵部右侍郎!补了衷贞吉的缺!

礼部郎中高攀龙,擢升为礼部右侍郎!

宣社中的老牌成员,如朱寅当年的老友莫韶、何必、韩尚等人,全部入仕为官,不是侍郎就是寺卿,一个个以监生出身,身居高位!

又启用其他近百个宣社中的人才,直接授官,担任御史、给事中、主事、员外郎。

朱寅还没有忘记之前陪伴自己的老谋士,如今在靖州(吕宋)当刺史的商阳。他下令调商阳回朝,卸任靖州刺史,担任吏部尚书!

吏部尚书,这几个月一直是朱寅亲自兼任,本来就是留给老伙计商阳的。

还有一个故人没有忘记:庄廷谏。

四五年前,庄廷谏江宁知县任期将满,到了北京寻找门路,朱寅轻轻松松就帮他谋取了湖州知府的美差。

如今,庄廷谏当湖州知府已经四年了。

朱寅大笔一挥,授庄廷谏为浙江巡抚,兼都察院副都御史,为自己牢牢看住浙江。

之前的浙江巡抚,已经暗中参与政变,被虎牙逮捕,即将锁拿入京。

这还没完,朱寅又启用大批自己的人才,补缺地方官位。

朱寅这么干,已经不仅是“任人唯亲”了,而是肆无忌惮的违背大明的铨选大典,明目张胆的毁坏国朝科举官制。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