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在下顾宪成,见过戚大将军!”

戚继光言及此处,不禁扼腕叹息,神色苍凉。

“父帅,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戚昌国提醒道,他生怕父亲愚忠之下,又临时改变主意。

他从怀里取出一封信,“这是嫡母大人的信,稚虎的人送来的。请父帅过目。”

戚继光打开一看,几行熟悉无比的字迹顿时跃入眼中,正是老妻王氏亲笔:

“戚元敬,你是个早就该封侯的人,可是如今,你年近七十,军功无数,连个伯都不是,你羞不羞?”

“老身可不是势利眼,并非盼着你封了爵好夫贵妻荣。老身就是气不过,就是心中不服。为何皇帝待你如此刻薄,说用就用,就罢就罢?你是个人,还是条狗?”

“你看看这些年,皇帝佬儿干的什么好事,活脱脱一个大昏君!大明在他手里,还能有个好儿?你要是还为这种主子效忠卖命,你就活该没个好下场!老身就一辈子瞧不起你!死了也不和你这个愚忠之人同穴合茔,咱们夫妻就生前不离死后离,各葬各的!”

“稚虎是个好孩子,那是民间百姓都称颂的人物,你不帮他帮谁?听说他是建文的后人,也是太祖的子孙。你帮他,还是在效忠大明。”

“言尽于此,南京等你。”

戚继光看完老妻的信,苦笑道:“你们呐,居然以为老夫会变卦?还让你们母亲写信!真是多此一举。”

他将信轻轻放在案上,“你们以为,老夫怕了她?老夫早有决断,岂能反悔?”

老将一脸傲色,“老夫怎么做自有主张,岂容她置喙?老夫这一生,家中独断,何曾听过她的话?这是老夫自己的意思,不劳她操心!哼!”

三个子侄听到老将的话,看到老将毫无愧色的样子,不禁有点尴尬。

老将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他们仨。

戚继光继续道:“老夫早就和稚虎约好,岂有反悔之理?大丈夫言出必诺,有所为、有所必为!于私,他是老夫义子。于公,他是建文后裔,又心系大明社稷苍生。老夫不帮他,又能帮谁?”

他毫不客气的指指北方,“难道还要执迷不悟的帮北京么?大明江山不能再让他们祸害了!”

说到这里,他忽地一笑,“稚虎也真是太争气,一点也不让老夫担心,这么快就灭了奢崇明、安邦彦两个大祸害。从此西南之事就好办了。老夫估计,他很快就要南征缅甸了。”

戚继光做了一番安排,又有亲兵入帐禀报道:“大帅,南京来了个人,说要求见大帅有大事商议,这是他的拜帖。”

戚继光接过拜帖一看,却是“钦命讨逆大将军、太保、左都督戚帅麾下:赐进士出身、南京吏部郎中顾宪成,熏沐夜拜,顿首”。

顾宪成?戚继光目光微冷。

“让他进来。”戚继光道,“老夫倒要看看,这个夤夜过江拜访的顾先生,到底有何说道!”

亲兵领命而出,不久之后就带着一个身穿道袍的中年士人进入大帐。

那中年士人气度闲雅,眉目疏朗,他不疾不徐的进入大帐,从容不迫的拱手行礼道:“在下顾宪成,见过戚大将军!”

他的语气不卑不亢,自称在下,而不是晚生,更不是下官。

在这统率十万大军的名将大帐,他也是闲庭信步一般。

可见文臣在武将面前,还是一如既往的骄傲。即便他只是个五品,而戚继光是一品。

“顾先生请坐。”戚继光倒是很有涵养,“来人,给顾先生上茶。军中简陋,只有粗茶,顾先生莫怪。”

顾先生风轻云淡的微微一笑:“大将军客气了,在下夤夜过江叨扰,但听大将军一席话,胜却风云无数。”

戚继光抚须道:“不知先生此来,所为何事?有何教我?”

顾宪成老神在在的说道:“在下并非代表自己,在下代表的是江南民心!为的当然是国家大事!此事关乎大明社稷,天下苍生。在下此来,个人生死已置之度外矣。”

“大将军,江南百姓盼朝廷王师,如久旱盼甘霖也!”

ps:今天太忙,就到这了。求支持,蟹蟹。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