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可是建文后裔,他若是成事,岂有我们的活路?对付这等绝世枭雄,岂能不全力以赴?”
“眼下银子不重要,粮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兵马!”
说到这里,她目光一寒,“只要有兵马在手,没了钱粮就去抢,就靠打仗发财!这也是跟朱寅学的!”
“抢谁?抢大户、抢藩王、抢盐商、晋商!只要兵马在手,他们只能给银子给粮食!只要不对穷苦百姓加征,只加征富人,天下就乱不了!这句话,还是朱寅当年告诉我的!”
“可若是咱们手里没有靠得住的精兵强将,我们就镇不住那些富人,征不到他们的钱粮!”
“阿姐,你再给我三百万两银子,等我练出忠勇营,不但不要朝廷一两银子,还会还给朝廷一千万两!阿姐,你信不信我?”
郑贵妃神色犹豫,终于咬牙道:“好!我再给你三百万内帑,但这是最后一次了,以后就靠你自己!剩下的银子,还要给九边发军饷!”
“好!”郑国望很是高兴,“臣弟一定会为阿姐、为太子练出十万虎狼之师!”
郑国望其实很清楚,北方其实有钱粮,只是钱粮不在朝廷手里。北方钱粮若真的不能自给,当年元末大乱之时,为何蒙元还坚持了十几年?
为何金国坚持了一百多年?
所谓北方钱粮不能自给,其实只是朝廷的说辞,目的是多加征南方的赋税。北方那么多田土,若是真不能自给,那北方还不能独立建国了?这岂非荒谬?
可是,虽然北方钱粮足以自给,但钱粮大多在藩王、豪族、勋贵、外戚手里。
百姓是真穷!
要让豪门大户交纳钱粮,刀子就必须要够快,刀把子还要抓的牢固!
郑贵妃答应给银子,郑国望也没有心情多待,当下就要陛辞出京,回洛阳练兵。
没错,为了招募五省新兵,她将幕府定在了洛阳,位置最合适,更有利于招募善战的秦晋子弟。
郑贵妃眼见“弟弟”要走,赶紧叮嘱道:
“国望啊,虽然你为了国事操劳,可也别忘了家事。你都快三十了,也有妻有妾,却还没有生儿育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实话告诉阿姐,你是不是病了?”
“阿姐多虑了。”郑国望面红耳赤,心跳加速,“臣弟能有什么病?算命的说了,臣弟只是没有子女缘。”
郑贵妃一双凤目定定看着郑国望,眸中满是探究和质疑之色,看的她心里发毛。
“阿姐,你别这么看着我。”郑国望如芒在背、如坐针毡,“臣弟还有要事,就先告辞出宫了。”
郑贵妃也觉得自己想多了,刚才那个猜测太荒谬,她点头笑道:“好,那你先回去吧。”
郑国望站起来,还没有出殿,高淮就神色不渝的进殿,捧着一道奏疏,跪下道:
“娘娘!小爷!高丽王的奏疏到了,东藩之主好生无礼!请娘娘、小爷息怒!”
“什么?”郑贵妃脸色一沉,“呈上来!”
等到她拿过高丽王的奏疏一看,顿时面如寒霜。
“不借?这是拒绝了我大明天朝?”
原来,高丽王收到大明借粮的诏书,找了一大顿借口,最后一石不借!
而且高丽王的语气也不太恭敬了。显然已经知道大明南北分裂,这才有恃无恐起来。
郑贵妃气的钗簪乱颤,“高丽不是大丰收了吗!怎么会没有粮食!几年前,大明白白送给他们一百多万石粮食!如今只向他们借五十万石,他们居然一石没有!”
“真是岂有此理!”
“他们之前差点被倭寇灭国,是大明救了他们!如今毫无感恩之心,反要落井下石!可恶至极!”
“这高丽真就是忘恩负义的白眼狼!一百年也喂不熟!”
郑贵妃凤颜大怒,狠狠将高丽王的奏疏扔到地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