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小弟入仕数年,就已心灰意冷啊。

李化龙叹息一声,“没想到…君子道消,小人道长,一至于此!我离京不到一年,几有隔世之变。陛下,陛下…唉…也无风雨也无晴啊”

“稚虎兄忠心耿耿,忧国忧民,难怪也有这番牢骚。可是我等又能如何?总不能这个关头,挂冠而去吧?我们撂了挑子,朝鲜的军务怎么办?”

“国事如此,奈何奈何!”

此时此刻,他满心都是对皇帝的失望。

几年不上朝、几年不召见大臣、几年不祭天、几年不筳讲…凡此种种,内外非议已久,本就寒了朝野之心。如今更是变本加厉,纵容厂卫倒行逆施。

“罢了。”朱寅挑拨了一下万历君臣关系,也知道眼药不是一天上的,转移话题道:

“你我如今都非京官,肩上都担着天大干系,只能专心朝鲜军务。朝廷大事,已是无能为力了。”

他站起来在厅中踱步,“我出使过日本,情知日军信奉武士道,民风极其尚武,而且残忍野蛮,实为华夏千古之劲敌。”

“这次去朝鲜,不成功便成仁。小弟也只能尽力而为了。”

李化龙不禁有点色变,“稚虎兄熟知倭情,又天生夙慧,精通兵法,还有当朝名将戚大将军统兵,为何还会悲观?”

朱寅苦笑道:“于田兄,我不是对战事悲观,而是…战场之外!”

“如今朝局剧变,可朝鲜之战事,哪一样能离开朝堂的支持?饷银、粮草、火药、军器…诸事都要仰仗,还不能被弹劾、掣肘!”

“随便哪里出了问题,别说打胜仗了,就是全身而退也难呐。”

朱寅说的是实话。明朝的体制最大化的体现了平衡,也就是相互掣肘。他是蓟辽总督,朝鲜经略使,虽有统辖之权,但不能大权独揽。尤其是至关重要的后勤大事,必须要和巡抚商议着办。巡抚不同意,你想办也办不成。

李化龙立刻表态道:“稚虎兄放心便是,粮饷军资等事,你不要有后顾之忧!只要小弟还是辽东巡抚,朝鲜的王师就什么也不用缺!”

“任何事情,稚虎兄只要不出格,小弟就全力配合。”

朱寅脚步一停,驻足道:“于田兄这么一说,我就踏实多了。眼下正有一件事,还请于田兄相助。”

李化龙道:“稚虎兄请讲。”

“盔甲!”朱寅伸出两根指头,“辽阳、广宁的军械库,辽东军器局,都是于田兄督办。北京盔甲厂的甲胄,工部刚又拨了一万副给你。于田兄最少还管着两万副甲吧?”

李化龙点头道:“还有两万三千多副,是用来补充用的。就在几天前,朝鲜王和世子光海君,还遣人过江来要六千盔甲盔甲。他们如今那样子,我也不敢给。万一他们败了,反过来投靠倭寇打大明,那就是我的罪责了。”

朱寅道:“我请求…拿出一万八千副甲,拨给女真军。你也看到了,我军士卒虽然都有甲,可女真兵多半无甲。”

“什么!”李化龙瞪大眼睛,“多少?给东虏一万八千副盔甲?稚虎兄,你……”

朱寅给他倒了一杯茶,“于田兄,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东虏是外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嘛。可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事,不宜拘礼常法啊。”

“三万女真兵,他们是来为大明打仗的。战马是他们自己的,弓箭是他们自己的。能带的盔甲他们也都带上了,可是还不够。”

李化龙神色有些为难,“一万八千战甲拨付给女真人,实在太多了。将来若是女真反噬,我们就是罪人呐。女真如今为何老实?有个原因就是缺乏盔甲。”

朱寅道:“可是那些没有披甲的女真兵,上阵以后禁不住日军的火枪阵!于田兄在这快一年,应该知道日军火枪的厉害。”

“朝鲜日军就有两三万火枪兵,他们称为铁炮手,用的都是仿造的西洋利器,百步外就能杀伤无甲兵,二十步内可破我军绵甲。比咱的鸟铳、三眼火铳更好用,数量也更多。而且他们的火枪兵是独立成军,训练有素,其实就是日军中战力最强的营伍。”

“若是无甲防御,女真兵很难发挥太大战力,冲上去就是找死。他们再剽悍,终究是血肉之躯,哪里挡得住倭寇的火枪轰击?只怕没打两仗,就会死伤惨重,军心崩溃。”

“朝廷既想女真军卖命,又不想发放盔甲军器,怎么能够服人?东虏野蛮不假,可是人家不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