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寅神色苦涩,看上去倒像是感激涕零的样子。
皇帝当然不是恶作剧,是真的想赏赐朱寅,笼络臣子。再怎么着,朱寅也送了不少银子,这次又要冒险远渡重洋,他作为君父,当然要表示一下。
再就是,皇帝忽然发现,和其他人一起抽烟的感觉更好,真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朱卿,试试看。”皇帝又“吧嗒吧嗒”的抽了两口,示意朱寅一起抽。
朱寅欲哭无泪,只能装作高兴的吸了一口,完全不敢吸入肺部,只是在口中停留一下,就从鼻孔冒出。
然后露出陶醉之态,惊叹道:“妙不可言,妙不可言啊,臣谢陛下赏赐!”
他都有点后悔了。好在福寿膏价值昂贵,一般人根本用不起,还不会泛滥。
皇帝见到朱寅也很爽,心中更加自得,说道:
“剩下的八杆烟枪,还有两大箱福寿膏,你就带到日本去,代表朕送给日本国王和宰相,让他们知道朕的仁慈之心、宽恕之道。人心都是肉长的,朕希望他们能悬崖勒马,改过自新。”
朱寅努力不让自己笑出来,领命道:
“陛下真是仁心普照,日本王若是麻木不仁,无动于衷,那就真是禽兽不如了。”
正说到这里,忽然高寀进来禀报道:“爷爷,吐蕃的佛爷们到了,可要做法事么?”
皇帝点头道:“作法祈福吧。”
随即,一群吐蕃喇嘛进入大殿,手持各种法器,又蹦又跳的坐起法来。
万历皇帝立刻坐直了身子,手中拨动天珠佛串,口中念念有词。
整个乾清宫,立刻充满的神秘的气氛。
朱寅见状,当真无所适从,只能跟着皇帝一起,装模左右的念念有词。
他没想到,皇帝正在召见自己,突然就让喇嘛作法!
这像话么?真是想一出是一出,太任性了。
但朱寅也不觉得奇怪。后世很多人以为,清朝皇帝才重视密宗佛教。其实他知道,明朝皇帝也大多重视密宗。
不但永乐、宣德、成化等都接收密宗灌顶、册封吐蕃高僧为法王,在宫中呗唱诵咒,还两次下诏编印《大藏经》。
成化、正德等皇帝还痴迷密宗“欢喜术”,宠幸喇嘛,宫中甚至有密宗佛堂,便于皇帝“修持密法”,多次引起文臣反对。
不信密宗的主要是太祖、建文、嘉靖。太祖、建文视吐蕃密宗为‘左道’,限制打压。
嘉靖登基后,取缔了宫中和京师的密宗法会,驱逐喇嘛,焚毁了宫中的密宗法器、佛像、佛堂。
可是嘉靖一死,密宗又在宫中死灰复燃。
就说当今皇帝万历爷,很是痴迷密宗佛法。他不但也修“欢喜术”,还收藏密宗法器“金刚杵”为玩物,也不知道做什么用。
眼下这乾清宫中,就有大量壁画,描绘的赫然就是密宗的《大威德金刚唐卡》。
李太后也信奉喇嘛,还出资修建了密宗寺庙显通寺。宫廷之中,也经常有喇嘛来作法、讲经。
就是北京大寺护国寺也是喇嘛庙。五台山更是成为了密宗在中原的一处圣地。
皇帝和后妃每年都要赏赐喇嘛,费不菲。
直到魏忠贤掌权,因为敌视吐蕃番僧,禁止赏赐喇嘛和密宗寺庙,颁布《三朝要典》,斥密宗为“异术”,禁止民间信奉,密宗才在“九千岁”的严厉打压下式微。
很快,喇嘛们就作法完毕,一起对皇帝行礼,口中称呼皇帝为“文殊菩萨”、“光明赞普”。
万历又下令赏赐金银、宝器,十分大方。
朱寅忽然心中一动,说道:
“陛下,这些密宗高僧,道法高深,宝相庄严,真是令臣肃然起敬。臣想带一些吐蕃高僧去日本传遍教化,化解罪愆,不知可否?”
万历欣然点头道:“善哉!朱卿之言,可抵十万功德!”
ps:这章关于万历的性格描画可能有争议,但小说嘛,不必认真啦。蟹蟹,晚安!请留言,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