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神童庙前祈祷的人

真明还认为,法身也有强弱、高低之分。普通人只要修持真、善、明,哪怕只能修成弱小的法身,也能享受一些香火,成为庇佑一方的神灵或者家鬼,信仰不死。

这就在功利性逻辑上,实现了闭环。

这和道家之前的炼丹长生、肉身修仙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肉身成仙很难实现,仙丹往往会吃死人,人们也就没有了修炼的动力。

可王常月的新道教思想,堵住了这个最大的bug,解决了道教最大的问题。

朱寅又问道:“听说道长主张修炼法身,又如何修炼呢?”

真明肃然道:“修真、善、明。怎么修得?戒除自身的虚偽、贪婪、邪恶、愚昧。”

朱寅再问:“道长是全真派,难道要像道长这样,必须出家为道,日日侍奉神像,诵读道经,

才可修炼么?”

真明不以为意的微微一笑,“稚虎先生,本教修炼未必要出家为黄冠。神像和道经是帮助自己修炼的『器』,虽然不可或缺,可终究不是本心灵台。”

朱寅点点头,大有深意的沉吟不语。

他这番问话,当然是对真明的试探了。

如果真明的回答让他满意,那么他打算用重金资助真明,请他去日本传教,先化解化解日本人的戾气。

同时,真明的道门也能和虎牙特务相互配合,披著宗教的外衣,在日本搞风搞雨。

想必,一心传道广法的真明,很愿意接受这个伟大的事业吧?

日本人信奉神道教,其实也是道教的分支。可是日本人又信奉武士道,性格乖戾凶残,畏威而不怀德,不服教化。

神道教中的很多思想,尤其是什么天照大神,对日本人的影响极大。如果不在宗教上动摇这种体系,將来就算攻占了日本列岛,也很难站稳脚跟,湟论同化了。

日本可不是什么小国。以明朝的武力,是无法彻底征服日本的,思想文化上必须要有战略布置。

现在朱寅和真明一番谈话,发现此人的思想,很容易让普通人接受。

之所以在中国无法普及,是因为中国如今的佛教势力强大,当权者又对道教怀有戒心。真明缺乏上层支持,也就很难有所作为。

进入清朝之后,康熙对道教更是严密控制,真明的新道教也就没了普世的空间。

真明见到朱寅对自己的法门果然大有兴趣,当下邀请道:

“白云观近在眼前,稚虎先生可愿移步山门,偷得浮生半日閒?”

他留意朱寅很久了,推算出这位名满朝野的稚虎先生,和本教兴衰大有干係,或许就是弘扬大教之人。

若是朱寅愿意帮忙,再加上宣社和寧氏姐妹的影响力,传教就容易多了。

就算不愿意宣扬,能够布施白云观一笔银子用来传道,那也不错。

朱寅呵呵一笑,也懒得费太多时间打太极,开门见山的说道:

“在下也知道道长心中所想,也就明人不说暗话。在下遍读史书,知自古佛道之兴衰,乃是此消彼长,从未分庭抗礼。三武灭佛,而道教兴。朝廷侯佛,则道门衰,概莫能外也。”

“国初敬佛,而佛门昌盛。世宗皇帝崇道,而佛门衰微。当今天子礼敬三宝,皇太后、皇后、

贵妃皆事佛,而內臣大档,也在西山广建佛寺,以至於释家庙宇遍布天下,佛门梵音响彻九州,香火之盛,几为佛国。”

朱寅所说当然是事实。嘉靖之后道门失宠,佛教变本加厉的报復性发展。不到三十年,香火更胜嘉靖之前。

说晚明时期的华夏是佛国当然过分,可晚明社会对於佛教的信仰,的確达到了明清时期的高峰真明目光闪烁,琢磨著朱寅的话,深以为然的点头道:

“稚虎先生真是洞幽察微,一语中的。长此以往,贫道以为不远的將来,当有大劫降世,天下苍生有倒悬之危。”

朱寅闻言,倒是对这个大道士更加高看了几分。

明朝的灭亡也有很多文化上的原因,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全民信佛。

晚明佛教大復兴,佛寺占据大量土地庄园和人口,百万僧侣不事生產,数百万人是寺庙的佃农。不但国家失去了很多赋税,社会也失去了大量青壮。

而且,民间为了信佛,也耗费了大量的財富用来修建佛寺、佛像、供养僧人、购买香烛、举行佛事等等。很多百姓缩衣节食,省吃俭用,也要把仅有的积蓄在礼佛上,美其名曰“还愿”。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