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誥命下!

“两事都有旨意。朱金宪敘功升迁的廷推旨意在前,被弹劾发回廷议的旨意在后。按道理,应该先廷推。一码归一码嘛,毕竟朱宪眼下有功无罪。”

说完转头看向刑部尚书萧大亨,“大司徒以为如何?

1

萧大亨微微一笑,“既然廷推的旨意先下,自然是先廷推了。国家大臣有没有罪,也不是几道弹章就能定,否则还要廷议么?”

说到这里,脑袋往右一转,问身边的大理寺卿孙不扬,“大廷尉以为呢?”

孙不扬是大理寺卿,三法司长官之一,又位列九卿,对此当然有很大的发言权。他沉吟著说道:

“耿司諫之言虽然有些道理,但国家大臣自有尊严,朱金宪因公升迁,这是皇上赏赐臣子的恩典,也是朝廷奖掖功臣的体例,若是因为被人弹劾就顛倒程序,那便是有失偏颇了,朱宪是不是有过,还是廷推后再议吧。皇上虽然有旨意廷议弹章,却並没有说要问朱寅。”

三法司都是这个態度,全无先一步主持廷议论罪朱寅的意思。

郑国望等人顿时心里腻味,对这几位九卿的圆滑很是无语。

孙罐点头道:“既如此,那就照常廷推吧。耿司諫,你还有什么话说么?”

耿司諫心中咯瞪一声。他很清楚,自己这次给大冢宰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希望郑国舅说话算话,能保证自己的仕途不受影响。只有贵妃看重,在陛下面前美言,就算更部尚书也挡不住自己的仕途。

只有官越做越大,才能造福更多的百姓。至於升官的手段是否光明,那就不是最重要的了。

是私是公,捫心自问可也。

想到这里,耿隨龙神色不变的说道:“回大家宰的话,下官只是建议,再无他言。”

朱寅风轻云淡的了耿隨龙一眼,记住了这个吏科给事中。此人虽然討厌,却是个很有城府心机的人物,不容小。

王锡爵眉头微皱。他是希望先廷议朱寅之罪的,赞同耿隨龙的主张。

可首辅虽然很有发言权,却又不能直接主持廷议和廷推。他自然不能公然支持耿隨龙孙没有再看耿隨龙一眼,继续说道:“那接著廷推吧。大司宪,金都御史朱寅的考评为何?大司宪是否同意推选其为兵部右侍郎?”

这就是程序了。

廷推第一道环节,就是徵询都察院的意见,询问人选的考语、风评如何。

如果都察院不同意,表示某个人选的考语风评不合格,那么该人选就很难通过了。这也是皇帝利用都察院,制衡更部的人事权。

左都御史李世达看了朱寅一眼,点头微笑道:

“朱金宪只做了五个月的金都御史,还一直在西北钦差监军。可他之前在翰林院,风评良好。其人虽然年少,却深孚眾望,都察院並无异议,认为:可。”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