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大明的瘤疾不解决,就算拥有先进的火器,也改变不了什么。

新火器的工艺谁都能掌握。最后倒霉的是靖海军,占便宜的却是当道的腐朽权贵。

再说,製造新火器需要上好的钢铁和上好的匠人,需要慢工出细活,不计成本出好货。用稚虎和採薇的话说,这是一整套体系,贪腐横行的朝廷根本做不到,好经也会念歪。

朱寅看了戚继光一眼,当然知道义父心中所想。

这几年,义母的作用很大啊,一有机会就给义父洗脑,让他不要再愚忠朝廷。义父已经开窍了。

义父不提引进岱山的新火器,就足以说明义父对万历、对明廷不再愚忠了。他不会再为了腐朽的朝廷和昏的皇帝,罔顾靖海军的海外基业。

朱寅指著黄羊川对面的贼军,小声对戚继光说道:“爹,贼军已经骄横,我军更有胜算了。”

朱寅和戚继光的重要目的,就是將贼军的主力骑兵,牢牢牵制在此,钉死在冷龙岭东、黄羊川南!

乍一看是三万人牵制三万人,贼军没有吃亏。可贼军被牵制的却是骑兵主力,纵观整个战局就吃亏了。

戚继光这一招看似平平无奇,其实却是暗藏杀机,羚羊掛角,迷惑性极大,不知不觉之间,就给贼军套上了一个绞索。

打仗可不是一见面就衝上去廝杀,哪有那么简单?

戚继光点头,“也不能太过大意。最少也要僵持十天半月。我军只携带了五日粮草,

庄浪河谷的粮道不能被切断。稚虎啊,你布置的两个杀招虽然凶狠,可都要等一段日子。

若是正面败了,你那两个布置也没用了。”

朱寅已经不是战场菜鸟了,当然心中有数。

要想正面击败骑兵为主的敌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无论是戚继光还是朱寅、李如松,都没有这么乐观。

对面可是两万五千蒙古骑兵!自庚成之变后,明军从来没有在局部战场中,一次遇到两三万蒙古骑兵。

而且这两万五千骑兵是贼军主力,披甲率很高,足有三分之二的骑士披甲!

如今可不是国初那会儿了。此时对上一万六七千披甲的蒙古骑兵,对明军是个很大的考验。

眼下明军也有一万五千骑兵,以李如松的辽东铁骑为主,还有其他几镇抽调的骑兵。

说起来的確是明军最精锐的骑兵了,可是比起蒙古铁骑,骑射本事差了一大截。

白刃战虽然比蒙古骑兵强。可蒙古骑兵很少给对手打白刃战的机会啊。

除非真相和阿云犯了低级错误,否则要歼灭他们太难了。

如果正面失败了,自己秘密准备的两个杀招也没了意义。

“好傢伙,怕是有一万七千披甲骑兵。”戚继光放下单筒望远镜,脸色阴沉如水,“很多盔甲的式样,明明就是我大军边兵的盔甲,有些人实在可恶,该杀。”

他虽然早就知道边军將领盗卖盔甲给异族,这也不算什么稀奇事,却没有想到对面的蒙古骑兵中,有那么多人穿著明军的盔甲。

“爹。”朱寅小声说道,“甘肃镇天高皇帝远,距离北京迢迢数千里,也是最崩坏的,盗卖军器盔甲最为囂张。再者,西海盛產战马、皮革、青盐、鑌铁,部落酋长们和西北商人走私、西域商人贸易,不缺银子也就买得起盔甲。”

“真要说起来,西海蒙古的实力可比套部蒙古更强一些。”

戚继光眯著眼晴,高大的身躯在夕阳下宛若丰碑,语气带著凛然之气:

“也好。那就藉此河西之战,连西海也一併收復吧。唐灭吐谷浑,西海就为中原所有。大不了我大明再灭一次。”

朱寅笑道:“就连宋徽宗那个昏君都能收復青塘(西海),我大明却失去青塘两百年,难道大明连弱宋都不如么?这次就是收回的契机。只怕—”

说到这里,朱寅故意打住话题果然,戚继光的脸色更加森冷了。

“只怕什么?”戚继光冷笑,“只怕朝廷不愿意收復,又要主动放弃是么?哼,朝廷若是故意放弃,老夫对朝廷也就仁至义尽了。”

朱寅神色莫名,目光闪烁。

他很清楚,朝廷收復河套就是极限了,不会再收復青海。就是自已和义父攻下了西海,朝廷也不愿意驻军防守。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