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乌梁素海之战!

“日月有光狼星黯,白髮老將战阴山。黄河水流胡筋远,乌海波冷烽烟寒。

飞城滚滚压万骑,战车鳞锁九原。若问戚公何如似,汉朝卫青秦蒙恬。”

戚继光朗然大笑道:“卫青蒙恬千古名將,老夫不敢相比,只能破敌於此,

不教愧对先贤可也!”

说完手中否黄色的令旗陡然一挥,旁边鼓车之上,鼓声骤然急促起来。

“咚咚咚咚一一隨著战鼓声加急,前面的战车顿时加快,两翼的骑兵也开始提速。

蒙古骑兵在战车的加速进逼下,只能加速后退。博硕克图等人都忍不住怒骂起来。

这种地形下,明军的战车实在厉害!蒙古勇士们居然被逼的一退再退。

再退下去,明军就会通过乌梁素海了。

明军士卒眼见之前囂张的蒙古骑兵被战车逼的连连后退,都是军心大振,土气更加高昂。

戚继光选择这个时机如此布阵,也正是为了提振士气,让明军士卒克服对蒙古铁骑的畏惧之心。

名將的工夫,绝不仅仅体现在战场廝杀。

朱寅看到城墙一般往前推动的战车,忽然想起了坦克衝锋战术。

真的很相似了。

明军很早就使用战车,从明初的武钢车、明中期的喷车,到晚明的火器战车,战车一直在用。战车其实是明军的常设兵器。

同样,后金军也经常使用战车,当然也是和明军学的。

但是眼前这种战车,却是戚继光改良的。他就是车战的战术大师。这种坦克战术般的战法,也是戚继光发明的。

每辆战车两匹挽马拉动,后面还可以推动,前面、两侧都是挡板,配备一门虎蹲炮或者一门小型佛郎机炮或者火箭,再配备两只鸟。

这种轻型火炮虽然攻城不行,杀伤力不大,可是因为重量轻,可以装载在战车上,对骑兵和步兵很有威胁。

每辆战车配置十人,火器兵五人,弓箭手两人,长枪兵四人。

何良臣说的好:“欲挡戎马之冲,非车壁不可。欲挡戎马之锐,非车击不可。”

这东西,就是蒙古骑兵的克星。

车营的缺点,戚继光也告诉过朱寅,就是协调很难,对训练、配合有很大要求,而且战车和火器要造的好。

而且,战车是对战利器,但不能追击骑兵。

用朱寅的话说,乃是战术难度大,需要士卒、各级指挥官具备比较高的素质,同时要保证战车、火器、火药的质量。同时呢,机动性远不如骑兵,无法对骑兵打歼灭战。

明末车营之所以不行了,是因为腐败和训练造成的系统性塌方,並非这种战术本身不行。

此时,炮手们有条不紊的发射车载虎蹲炮和佛郎机炮,长枪兵和弓箭手在战车之后小跑著前进,踩著鼓点稳步上前。

一阵西风吹来,空气中满是战马和蒙古骑兵传过来的汗酸味,浓郁的似乎给这个空间加了酱料。

明军士卒闻到被风吹来的气味,都是直皱鼻子。

“呸!熏死我了!”明军阵中的大同巡按郑国望,忍不住了一口,心中作呕。

她骑著一匹枣红马,穿著一身总兵战甲,像个英姿讽爽的女將。

周围的亲兵都有点恍,四爷真像个幣幗女將啊,和那个秦良玉有点相似了。

不过他们只能心里想想,是绝对不敢说出口的。

郑国望可不是弱书生、娇小姐,她也是精通骑射,是郑氏少有的文武双才。

所以她並不怕上战场,甚至有点兴奋。

出塞杀虏,奋击狂胡,这是大丈夫的功业,:自己身为男儿,当然要上马弯弓!

不远处的郝运来也穿著盔甲,却有点吃力,歪歪扭扭的骑著马,十分笨拙。

他是个纯粹的书生,此时两股战慄,脸色发白。

郑国望却是瀟洒多了。

“化吉兄有所畏惧?”郑国望心中有点鄙视,她抬起春葱般的手指往前一指,“蒙古人怕了,有何畏惧?今日便是建功立业之时。”

郝运来强顏欢笑道:“朱稚虎书生一个,从未统过兵,万一今日—"”

郑国望哈哈一笑,露出雪白的贝齿,“他固然没有统过兵,可有戚少保坐镇,我军有胜无败,咱们就等著敘功升迁吧。

?3

说到这里,她又是冷笑一声。

“朱稚虎只会躲在戚大將军身后,他估计都不会骑马,这一路尽坐车了。

哼,他是神童状元不假,可是到了战场,可有丝毫自保之力?会弯弓射箭么?谅他没这本事。”

郝运来也笑了,“骑马射箭?月盈兄这话真是难为他了。他总不能样样比我们强吧。朱稚虎想当诸葛亮,怎能亲自上阵?”

又是三里之后,前面豁然开朗,终於绕过了乌梁素海,进入海西。

到了这里,地势开阔,蒙古骑兵终於不用后退。

他们也不能退,因为身后不远就是成吉思汗的八白室,以及济农金帐所在。

而此时的明军骑兵,因为加快了马速,顿时在蒙古铁骑面前暴露了缺点。

蒙古人发现,明军骑兵的骑术不太熟练,大部分骑兵需要加紧马肚才能坐稳马背。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