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决战爆发!

“主公恕罪,西海蒙古一直不起眼,暂时还没来得及布置家人,咱们的精力都在京城、九边、塞北、辽东、朝鲜和倭国。”

朱寅道:“这也不怪你。你立刻亲自去安排,我要立刻知道西海蒙古的消息。西海和寧夏,中间只隔著凉州,我不放心。”

朱寅其实也是对凉州卫不放心。对於明朝边军,他真不敢高估。

等到李鉉城离开,朱寅才放心了一些。

小心驶得万年船。既然歷史有点改变了,他再完全按照歷史来下棋,那就是刻舟求剑,很可能会吃大亏。

“鸣鸣鸣一”

忽然苍凉的號角声,隱隱被风吹来,就在乌梁素海的对岸。

想必乌梁素海的对岸,此时领主们已经在聚集大股蒙古骑兵,准备迎击来犯的明军了。

此时此刻,明军大队也在河北和湖南之间的狭窄通道上停下。这条通道不过三里宽,却被逃走的牧马和农奴踩得结结实实。

作为骑兵先锋的李如柏,穿著皮鞋前来匯报导:

“抚军,湖边和河边庄园里的庄稼,是不是应该全部毁掉,用来餵马?』

朱寅摇头道:“不要毁灭庄稼,这可是我们將来的粮食。传我军令,不得践踏庄稼。”

戚继光也下令就地扎营。隨即整个车营的战车,连同辐重马车和骆驼,围成一个长方形的巨大营地。

这就是车营的作用之一了,可以隨时圈为营地使用。

朱寅和戚继光联合下令,在此休整三天,恢復体力,

朱寅和戚继光奢侈的修整三天,当然是一种战术。

他需要给河套蒙古诸部一个机会:让他们把剩下的骑兵聚集起来的机会。

给敌人集结的机会,就是创造一个决战歼敌的机会。

同时也需要时间等瓦刺人南下,攻击鄂尔多斯的北方诸部,让鄂尔多斯的北方诸部,无法支援河套本部。

他要攻河套蒙古之必救:八白室!

朱寅是特务出身,没有绝对把握绝不会和敌军硬碰硬。

他的很多工夫都做在战场之外,走的是阴谋路子,儘量调动战场之外的力量,寻求克敌制胜最优战术。

他的工作其实已经做完了。接下来的战场操作,他不会参与指挥,而是全部交给义父戚少保。

朱寅和戚继光商量了一阵,风尘僕僕的郝运来和郑国望就来到朱寅的车前,

都是神色阴沉。

郑国望直接质疑道:“朱抚军,为何要修整三天?兵贵神速,应该趁著蒙古诸部没有完全聚集,各个击破!你不怕貽误战机,置大军於险地吗?几万大军要是出了事,你就算是连中三元的大明祥瑞,怕也担不起。”

朱寅听到她如此不客气,仗著“国舅”身份敢对自己无礼,也不假辞色的冷哼一声道:

“郑道长,本官军令自有道理,何须对你解释?你只需要听令便是。”

“你”郑国望气的胸脯快勒不住了,“抚军你別忘了,我也是监军!按照大明体制,巡按御史有权过问!你就算有王命旗牌,也不能独断专行。”

郝运来也拱手说道:“抚军,我军毕竟在虏境,又是孤军深入,若是韃虏赶来,四面合围,我军只剩半月军粮,何其危险啊?修整三天,实在托大!”

“以下官愚见,应该立刻渡河南下,不能给韃虏从容集结兵马的机会。几方大军若是有失,抚军如何面对皇上,面对朝廷?”

朱寅冷笑道:“自古用兵,哪有不冒险的!两位道长也算监军,但钦差关防在我这,王命旗牌也在我这。大將军也没有意见,你们勿要多言,退下!”

他知道两人的担心有道理,可是他不会和两人解释。

不是自己人,他解释的著吗?

郑国望银牙紧咬,只能恨恨退下,心中將朱寅骂了一遍又一边。

朱寅,我一定要参你!

郝运来也只能退下,一脸忧色。

他有点怕了。怕死在战场。

早知道就不来了。朱稚虎啊朱稚虎,你如此刚自用,不要害了我!

你不要逼我参你一本!

李如松、秦良玉、陈琳等人接到修整三天的军令,虽然有些不解,可也没有提出异议。

因为下达命令的不仅有朱寅,还有戚继光!

那么,修整三天就一定有道理。

李如松看著浩渺的乌梁素海,若有所思,

抚军和大將军下令修整三天,肯定是在等最好的机会。等什么?难道,瓦刺会南下?

接下来的三天,明军餵马,换马掌,修理战车的车轮,磨礪刀枪,调试火炮、火、弓箭。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