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状元不能当駙马?

朱寅对康乾道:“按照二等待遇,先支他五年薪水,让他把赌债还了,安顿一下妻女。”

“是!”康乾看了魏忠贤一眼,心道这廝真是好运气。

魏忠贤听到这话,心中又是高兴又是感动,忍不住垂泪道:

“孩儿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爹的恩情,孩儿一辈子都还不完·—"

“好了!”朱寅摆摆手,“先下去养伤。养好了伤,就去管理车马。"

“是!”魏忠贤磕了个头,这才欣喜而恭敬的退下。

等到魏忠贤退下,商阳这才沉吟著说道:“主公,此人习过武,两手都有练习弓箭的老茧,箭术应该不俗。他是个武士啊。"

朱寅点头道:“吾已俱知。"

他当然知道歷史上的魏忠贤是习武的。《酌中志》记载魏忠贤精通骑射,箭术高超。

歷史上,魏忠贤的身世比较神秘。从他精通骑射来看,朱寅怀疑他可能和河北响马有关。

晚明时期的山东、河北等地,社会治安很差,甚至出现了世代以响马、盗贼为业的所谓“马户、农户、军卢”。

这些山东、河北的响马家族,主要是明朝北方苛刻马政的產物,往往一族、一村为祸地方。

他们平时务农、养马,和一般农户、马户差不多。年景不好就喜欢抢劫商旅,甚至攻击进京纳贡的蒙古、女真商队。

因为世代为响马家族,所以多练习骑射。是大明百姓之中少有的精通骑射的族群,与呼啸关中的西北马匪族群齐名。

这两大族群,是汉人之中最適合当骑兵的。

商阳的话打断了朱寅的思绪:“主公,这个魏某是个很有心机的油滑之人,可要防著点。”

朱寅微微一笑,“我心中有数。"

商阳也笑了,“此人收的好。这种人其实也颇有用处。"

朱寅道:“昼明兄,明日参加琼林宴后,我就要去翰林院报到了。你们准备一下,作为幕僚和我一起去翰林院。"

明朝翰林院和唐朝不同。唐朝翰林院在宫中,以备皇帝隨时草詔諮询,唐朝翰林是少有的能入值宫中的官员。

可是明朝翰林院,却和五府六部一样,在承天门外的东西长安街,不在皇城,更不在宫中。

如此一来,幕僚就可以跟隨朱寅,进入翰林院了。

不仅仅是翰林院,五府六部的官员大多都有幕僚。这些官衙利用大量小吏和幕僚,才能维护衙门的运转。

否则仅凭数量有限的品官,哪里能管理偌大的中央衙门?

商阳笑道:“没想到我连举人都不是,有朝一日也能入翰林院啊。”

韩尚等人闻言,也相视而笑,

可是到了晚上,北寮忽然送来了一个最新的情报:“郑氏说服皇帝,准备让状元当駙马,皇帝还在犹豫。”

朱寅得到这个情报很是惊讶,因为他很清楚,明朝没有状元当駙马的。

状元不能当駙马?非也。

明朝没有状元、进士当駙马,並非制度明確不允许。

而是因为绝大多数的状元、进士,年纪都比较大,都有家室了。而《明会典》明確规定,駙马不能超过十六岁。

这个年纪能中进士的人,整个明史上不超过三个。这还怎么当駙马?年纪就不允许。

就算真出现一个符合年纪的进士,其他条件也符合,皇帝也未必有年纪相当的未嫁女儿啊。

第二就是,一旦当了駙马,就不许再当文官。进士们不愿意,皇帝也不好意思这么干。

可是万历是什么人?是想废长立幼、三十年不上朝的皇帝。

他这一生干了很多的荒唐事。这种事,他不是干不出来。

自己呢?又没有超过十六岁,也没有成亲。其实是符合条件的。

万历若是真要让自己当駙马,牺牲自己的仕途,群臣就算反对,也没有太多反对理由。

朱寅得到这个情报,整个人都不好了。

郑氏还真是下作!

朱寅得到情报,连夜和商阳等人商议,很晚才放心的睡下。

第二天一大早,朱寅就穿戴整齐、捌一新,骑马前往礼部,参加礼部恩荣宴(琼林宴)。

可是今日的朱寅,绝不仅仅是参加宴会!

ps:关於明朝状元不能当駙马的说法,没有那么简单的。那不是制度性禁止,只是现实条件不具备。祝大家新年快乐,一切都好。蟹蟹你们陪伴我度过 。 。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