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毒月毒日

聪明人就是察言观色,听话听音,不该问的就不问。

顾红袖恰恰是个聪明人。

朱寅之所以不能用这个法子,是因为要保持低调,扮猪吃虎,对付王瑞芳和菊社。

他和田义的关係,对外是个秘密,只是极少数人知道他和田家的交情。

若是王瑞芳等人知道田义是他的大靠山,肯定不会再对他出手。

他等了这么久,可不能让王瑞芳又缩回脑袋,

菊社这个提前出现的“东林社”,也要藉机剷除,作为宣社的踏脚石!

將来,南京乃至江南,最强势的文社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宣社!

却听寧採薇说道:“乡中豪绅作梗,本在我所料。人口就是势,就是根基他们岂能让我们动摇根基?”

“我这次大张旗鼓招人,就是要让张家刘家先出手。”

“你先去朱家三个庄子,在朱家佃户中去招人。估计只能招到一百多个合格工人。这一百多人我们先用,到时他们拿到真金白银的工钱,那就是一百多个口碑...”

顾红袖听完笑道:“还是社长好手段!等到张家刘家主动出手,才能把他们的爪子砍断,然后连根拔起!”

寧採薇似笑非笑,“本乡百姓,苦豪绅久矣。哪有长盛不衰的家族?他们富贵了几代人,也该风吹雨打去了。这一直当著土皇帝,也是人憎鬼厌。"

朱寅笑道:“这人吶,太霸道了终究有报应。王家不就是这样么?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啊。”

顾红袖站起来,“我走了,这就去庄子招人!”

“別忙。”寧採薇拉著她的手,“今个家里煮了粽子,好几种馅儿,你吃了粽子再走。过了端午,让素素和你一起去。”

顾红袖也不矫情,“那我今天就多吃几个,再喝几杯菖蒲酒!”

端午习俗,普通人家喝雄黄酒,富贵人家却喝菖蒲酒。

菖蒲酒是名贵药材,一般人家也喝不起。

寧採薇又道:“端午还要赏大家扇子、香囊、手绢,还要射柳、祭祀屈原。

“啊?还要射柳,祭祀屈原?”顾红袖很是意外,没想到朱家的端午节这么隆重。

射柳她当然知道。按照习俗,端午应该有射柳戏。只是那是一百多年前的旧俗了吧?

听阿兄说过,百余年前端午民间还有射柳为戏。六十多年前,正德爷来南京,正值端午,正德爷曾亲自射柳。

如今,很少听到端午射柳了。

至於祭祀屈原,也是旧俗了,少有人提及。

朱寅说道:“后天初五,我要在溧水祭祀屈子,不但要祭,还要隆重大祭,

祭品祭文,宣社都已经准备好了。”

“祭完屈子,还要在河边射柳为戏,也是宣社主持。乡民也可参加。”

朱寅这么做的目的很多,除了发扬华夏传统,也为了藉机扩大宣社的影响力。

无论在城中还是乡下,发起组织活动,都是打造影响力的好机会。

顾红袖道:“还赛龙舟吗?”

朱寅摇头道:“举办龙舟的很多,张家、刘家都办,今年我就不凑合了。”

等到粽子煮熟,朱寅在中庭摆酒,设下山水八珍,时鲜水果。大家济济一堂一起吃粽子、喝菖蒲酒。

如今朱家富裕了,吃穿用度都是大家气派。也就是没有私家戏班、乐师舞姬之类的排场。

晚明风气,追求锦衣玉食、华宇楼台,沉迷奢侈享乐,世风綺丽,乃是“人情以放荡为快,风气以侈靡相高。”

所谓“今乡里之人,无故宴客者,客必专席,否则藕席。未有一席而三四人者。”

也就是说,大户人家宴客,都是一人一席,最差也是一席两人。绝无可能一席三人以上。

朱家今日夜宴,也都是一人一席。

朱寅还没有忘记三个庄园的佃户,八个药园的药农,以及宝华山光明营的军民。

一一派人送去赏赐。

用完了端午晚宴,朱寅和寧採薇又亲自赏赐眾人。

无论是护卫、学生、奴婢,都按照端午风俗,赏赐了香囊、扇子、五彩手炼等物。

整个朱家,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之中。

至於戚继光和徐渭,前几日就已经和沈一贯南下浙江,故地重游去了。

五月初四。

朱寅早就邀请加入宣社的一帮同窗好友,一起来朱家庄园的秦,诗酒雅集。

如今,宣社已经发展到七十余人,几乎都是寒士出身。

虽然宣社人少,可加入门槛却很是严格,都是德才兼备、心怀理想的英才。

朱寅定的社规很严,筛选社员比较严格,寧缺毋滥。

当然,和已经突破千人的菊社相比,宣社的影响不值一提。

菊社已经不是一个文社那么简单了,而是成为一股强大的士林势力,囊括了很多高门大族的子弟。

朱寅终於明白,因为他带来的蝴蝶效应,提前催生了一个东林党般的组织!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