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氏风韵犹存的脸上满是和蔼的笑容,“你这孩子,哪有这份耐心,陪著老身念一遍,就难为你了。”
她一边说,一边左看右看,讶然道:“採薇那丫头呢?她没有一起来么?”
朱寅回答道:“她去湖广办货了,还没有回来。不然怎么会不来看姑母大人?”
“阿弥陀佛!”寧氏神色微变,“她才十一岁,女孩子家家,去那么远的地方!怎能教人放心!虽说额们关中女子泼辣,却也过了!”
朱寅帮她在佛前上香,安慰道:“大人放心便是,她是见过世面的,不是一般女孩子。再说,护卫带的也足,都是精干可靠。”
寧氏虎著脸道:“小老虎,这可是你说的。到时老身要问你要人的。”
朱寅苦笑道:“大人宽心吧,等到过年,一定带她来拜年。”
寧氏这才再次露出笑容,对侍女道:“去拿些果子蜜饯,给寅哥吃吧。”
朱寅察言观色,发现寧氏眼里忧色难掩,又在佛堂礼佛,问道:“大人有什么忧烦么?孩儿可能解忧?”
寧氏很信任这个便宜侄女婿,也不隱瞒的说道:
“前段时日,皇上来了密旨,其实是要办內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皇上的山陵、宫里的大殿都要修,也的確是要银子。”
“你姑父却是有些为难。抄家的银子当然是多多益善,可是也不能隨便办冤案吶?”
“老身也是心惊肉跳,一家家大户灰飞烟灭,银子是抄了,可这是多少颗脑袋,多少女眷进入教坊司啊。”
朱寅道:“姑母大人多虑了。孩儿在民间,都是看见百姓拍手叫好的。
那些被抄家的大户,哪一家不是民愤极大,罪孽深重?十人全杀了,或许有人冤枉,但要是隔一个杀一个,肯定有人漏网。"
“这些劣绅赃官,即便没有谋反,那也是该死。
7
寧氏脸色好看了些,“小老虎,你这话也有道理。老身寢食难安,这才来佛堂礼佛。"
“你见到你姑父,最好婉转的劝劝他,適可而止。这么多银子送到北京,皇上该会满意了吧?”
朱寅问道:“有多少了?”
寧氏伸出一个巴掌。
朱寅眉头一跳。
好傢伙,已经五百万两了!
这还只是送给皇帝的金银。这个过程中,又有多少经办之人得到了好处?
比如自己,就得了很大好处。一跃而成为豪门大户。
那些太监和緹骑等人,估计都吃饱了,
虽然田义在歷史上名声比较好,可他也不是清官,又从中获得了多大好处?
难怪姑母大人念佛呢。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就有侍女来报:“老夫人,老爷回后堂了。”
朱寅立刻离开佛堂,去田义的书房。
书房中,田义眉头微皱,神色带著一丝无奈。
“孩儿拜见姑父大人。”朱寅很是麻溜的行礼,然后很自然的起身。
田义看到朱寅,脸色稍雾的说道:“稚虎啊,老夫想著,你也该来了。”
朱寅道:“若不是功课太重,早就应该来感谢姑父了。”
田义摆摆手,“那些事你不用感谢老夫。王家、陈家因你举报,被绳之以法,你是有功的。”
朱寅斟酌了一下,问道:“孩儿见姑父眉头不展,可是在这些事上有所干碍?”
田义如今视朱寅为自己人,直接说道:
“就在昨日,有人从濠镜来,带来濠镜佛郎机首领的抗议,说大明迫害耶穌会,残杀教徒,惹怒了什么上帝和教皇,要额给个交代。
“额倒不是怕了他们。可他们说,若是额没有交代,就去北京上告,告诉大明皇帝。”
“还说,佛郎机在吕宋有十万大军,战船如云。若是大明不给个交代,
吕宋总督就会率军北上,討个公道。”
“此事若真是闹到北京—"
说到这里,田义就打住了话题。
但朱寅已经明白了田义的顾虑。
田义不是怕西方人的威胁。
他怕的是皇帝会怪罪於他,怕那些嫉妒他的太监落井下石。
万历是个很自私的人,喜欢让臣下背黑锅,自己向来毫无担待。
一旦洋夷闹到北京,或者西班牙舰队兴师问罪,无论结果如何,他都会拿田义背锅。
至于田义是不是在为他办差捞钱,那还重要么?
反正银子到手了。
与其说田义怕洋人问罪,不如说他怕皇帝的凉薄。可见他深知皇帝的性格。
朱寅想了想,恶向胆边生的说道:
“姑父大人,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据孩儿所知,吕宋岛最多只有一千多洋夷,何足为虑?”
“乾脆利用海盗,借刀杀人,以毒攻毒,既能让洋夷无暇他顾,又能牵制海盗,削弱海盗。岂不是一箭双鵰?”
“姑父大人,若是海盗攻打洋夷,洋夷还敢得罪大明,去北京告状找姑父麻烦么?”
田义精神一震,“稚虎,吕宋洋夷真的只有一千多人?不会这么少吧?
你確定?”
他知道,朱寅是从南洋归来的。
朱寅点头道:“千真万確!兹事体大,孩儿如何敢信口胡说?吕宋岛的西洋兵马,水陆加起来,最多一千三四百人!”
ps:三个字的章节名真是太难取了,后悔!还有就是,晚明时期,臣民称呼皇帝,也会称呼皇上。皇上不是清朝才用,明朝也普遍使用。还有奴才这个词,明朝也普遍使用。今天的月票数据,真是完蛋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