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夏神纪》

不仅仅是佩服朱寅的构想,更佩服朱寅的教化之心。

朱寅也怕徐渭累看,希望慢慢写,写著玩儿,不要急,当成乐子就成。

徐渭表示,他已经急不可待,要动笔写《夏神纪》了。

*********

连绵秋雨之后,便到了立冬。

距离寧採薇离开,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立冬这天,国子监放假。朱寅便带著礼物,去寧波会馆拜见沈一贯。

这是他第二次来见沈一贯。上一次来时,沈一贯正在会客,没有多聊。

这一次,沈一贯没有再会客,却是专门等著朱寅上门。

“弟子拜见恩师。”朱寅进入沈一贯的书房,就毫不介意的跪下磕头。

『起来吧。”沈一贯神清气朗,看著朱寅很是高兴。

他戴著绒布缝製的四方平定巾,身穿蓝色厚布长祈子,看上去像个学究。

“先生,今天是立冬,天气凉了。”朱寅很懂事的取出礼物,“这是弟子亲自选购的一件貂鼠裘衣,硝制的手艺很是不错,一点气味也没有。”

沈一贯看了一眼崭新的貂鼠裘衣,也不推辞,点头笑道:“稚虎有心了,坐下说话吧。”

这件貂鼠大衣,最少要值上百两纹银。

可见这个徒儿是有心的。

“是。”朱寅坐下来,隨即就有书童收走裘衣。

沈一贯上来就问道:“最近南雍月考,成绩如何?”

朱寅老实回答道:“背书、復讲是优,策论是优,试帖诗是良,詔、

表、誥、判也都是良,经义时文(八股)却只是及格。”

沈一贯点头道:“你的策论我不担心,一般秀才都比不上你的见识。背诵,试帖诗也都无虞。我所虑者,唯经义时文也。可是偏偏,时文最为紧要。”

朱寅也有点无语。

最近月考,他的八股时文,只是及格评分。偏偏八股一项分值最重,这就使得他的积分,一下子被拉到了六分。

六分,是没有资格参加乡试的。

若不是他穿越前就看过八股文,又得到了庄廷諫的八股讲义学习,他就是及格都难。

八股文,不仅仅是难。

甚至可以说,它的问题不是难。

而是代圣人立言,大而不当,空泛而谈,如走悬丝,难以发挥,也没有標准。

也就是说,你写一篇八股文,文章写的好不好,和成绩没有必然关係。

成绩好的,未必文章好。

文章好,未必成绩好。

很玄。

最要命的是,科举虽然要考很多內容,可是首场考的经义八股文,却是最重要的。

重要到什么地步?

八股文写的好了,第二、第三场只要能凑合,不出岔子,就能考中。

八股文要是不行,你第二、第三次考的再好,也是没用。

八股文虚头巴脑,权重却要占八成。

而真正考验才能的策论、典律、公文等考试內容,重要性加起来只有两成。

这种考试,哪里能考验一个人的真正才干?

这段时间,朱寅写了几篇八股文,感触就是:这东西,真正有大才的人反而写不好,没有才能的人当然更不行。

反而是那种不上不下,中规中矩的人,才最適合写。

沈一贯继续说道:“你秀才的功底是有了。可是时文写作,距离中举还差得远,还要反覆打磨。光是破题,就是一大难关。”

“很多人就栽在破题上,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破题要练到什么地步?破无可破。”

“破无可破?”朱寅若有所思,却有点毛骨悚然。

练到这种程度,那也太苦了吧。

沈一贯笑道:“稚虎,这科举考的不仅是文章学问,考的更是耐心,还要考一分卑微之心吶。”

沈一贯站起来,站在一副山水画前,说道:

“稚虎,你看这幅山水,有何感触?”

朱寅站在沈一贯身边,仰头看著山水画,语气清稚:

“弟子感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心生卑微,胸有虚怀。”

沈一贯点头讚许,摸著他的头说道:

“不错,你很有悟性,这就是卑微之心,所谓君子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邇啊。”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邇!

朱寅犹如醍醐灌顶,竇时间就明白,为何徐渭考不中举人了。

徐渭,太骄傲了。

沈一贯的声音平缓,厚重,一字一句的敲打在朱寅的心扉上:

“江南考举人,百中取一,何其艰难?那么多落榜者,除了火候不够,

也是因为—-很多人没有足够的卑微之心。”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