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点是好的。可那蜘蛛妹妹毕竟养了八百多天,从指头打养到巴掌大,肯定是有感情的。
自己以爱之名,用『我为你好』的理由,擅自弄死了妹妹的宠物,伤害了她的感情,到底对不对?
说到底,那蜘蛛没有伤害过妹妹,相反还给妹妹带来很多快乐。
朱寅很快就哄睡了寧清尘,就將她放到床上,盖好小被子。
接著,两人才走到外间,坐在栏杆边,看著天上的明月。
“给,灌藕,今天夫子庙关扑贏得。”寧採薇打开包装,拿了一块餵给朱寅朱寅咬了半块,小脸抽搐一下,“好甜啊,甜到心里了。”
“甜吧。”寧採薇嘻嘻笑道,將剩下的半块塞到自己嘴里,“有甜又脆,味道不赖。”
“明朝的白,比我想像中便宜的多,一斤白只顶五斤米。之前看小说,
书中说明朝白很贵,还有说一两银子一两白的,哈哈。”
“我倒是有个想法。”
朱寅也笑了起来,说道:
“这倒不是作者真不懂。而是作者要写主角造白发家致富啊。白便宜,
主角还怎么发大財?”
“怎么,你不会想做白生意吧?”
寧採薇吃著灌藕,神色认真,“不行么?这个项目,我觉得可以。”
朱寅摇头,科普道:“晚明的白价格便宜,甚至比民国时期还要便宜。万历朝百姓生活水平,远超清朝到民国三百年间的任何时期。”
“万历时期朝政腐败不假,可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是封建时期很好的了。”
“民不聊生食不果腹也有,那主要是遭了天灾人祸,並非常態。大部分地区的百姓有吃有穿,生活稳定,白真不稀罕。”
“你做白生意,没有多大优势。”
寧採薇点头,“也是哈。南京一斤猪肉只要二十文,一斤鱼只要七八文,一斤白也就三十多文。”
“你觉得白为何这么便宜?”
朱寅吃下第二块灌,“明朝拥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製技术,就是《天工开物》里面的黄泥水脱法。”
“明朝造出价廉物美的白,距今起码有一甲子的时间了,技术早就普及。”
“这个技术传到印度,印度又传到欧洲。晚明时期,是四大出口商品之“所以印度语称白为中国,就像英国称中国为瓷器。”
“白此时在外国都不算奢侈品了。十几年前,长宗我部一次性向织田信长献上了白三千斤。”
寧採薇呵呵一笑,“你的意思是,明朝白便宜因为技术普及了,可是原材料呢?你以为明朝的甘蔗园很多?”
“起码我来明朝快一年了,没有见过一块甘蔗园。而南京的鲜果铺子里,甘蔗的价格是梨子的八倍!”
“你觉得甘蔗的价格是不是偏高?白一斤只要三十多文,真的便宜吗?明朝百姓的人均耗量呢?”
朱寅顿时被问住了,皱眉道:“这又能说明什么?总之,白价格只有大米的五倍,的確不是奢侈品啊。”
寧採薇摇头,“所以呀,你是真的没有商业思维。这方面的视角有点肤浅了“很明显,明朝的甘蔗產量是很低的。明朝的甘蔗园很少,產量绝对高不到哪里去。”
“就这不多的產量,还要出口海外。国內的货就更少了。”
“按理说,白的价值应该很贵才对。毕竟原材料產量就那么多。可问题是,价格只是大米的五倍。”
“问题出在哪?”
朱寅似乎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大明百姓对白的需求小。需求小,哪怕產量少,价值也贵不到哪里去?”
寧採薇点头,“对,你开窍了。就像后世的巧克力,產量很小,但也不是奢侈品,因为需求小。”
“產量小,同时需求也小,那就是市场平衡了,不会贵。但市场也不大,只能是次级市场。”
“可是如果,这需求暴涨呢?比如暴涨三倍?”
她满脸都是自信的笑容,“明朝百姓为何对白的需求小?因为白只是作为调味品在使用,就像调料一样。”
“白不是零食,只是调味品。还不是盐那种必须的调味品,市场需求又能大到哪里去?”
朱寅终於知道寧採薇的意图了,“你要做果?”
寧採薇一拍手,“对了。我要做果!白的甜度太高,太甜,无法当零食。但如果用白为原料,製造果,將白转化为零食,白的需求量就会爆炸。”
朱寅也笑了,“也是啊。明朝只有葫芦、蜜饯这些甜食,后世的果还真没有。”
“而且,果的消耗量是很大的,对孩子来说,算是半刚需了。”
寧採薇看著天上的圆月,“中秋夜望月谈钱,的確大煞风景,俗不可耐。可这是我今晚的说话重点。”
“做果,是我这段时间思考的商业战略之一。
“我想过了很多,发现一个尷尬的问题。凡是目前赚钱的生意,我们这种后来者,难以快速见效。”
“丝绸、盐、茶叶、瓷器都是权力密集型行业,资本也大,还被垄断了,行业也非常成熟,早就形成了一套行业標准和商业规则。”
“我如果一上来就做这些生意,就必然要遵守已经成型的商业规则,必须要抢占已有市场。”
“这样一来,拼的就是资本,人力,渠道,权力—-我们哪一样都没有优势,
要想后来居上,就是事倍功半。
“同样的资本投进去,运营成本更高,回报很慢,风险更大,周期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