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惺惺相惜 默默支持

第一个行程是八家媒体的访谈——

这个行程分散在国内两天各个工作之间。

像陆严河这种级别的顶级艺人,一般来说,给媒体预留的采访时间是十五到三十分钟。

但陆严河给每家媒体都留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在陆严河心中,时间不够,采访出来的东西就是“面上”的。

“面上”的东西,只能获得曝光度,却无法把曝光度转化为大家对观看这部电影的驱动力。

事实上,为什么陆严河的公众形象这么好?

就因为他本人很好吗?明星艺人也不都是洪水猛兽,很多人到老年或者去世了,才被人深度报道他/她的一生,公众才发现,噢,原来他/她是这么好的一个人。

为什么之前没有人知道?是因为他们本身不够有名吗?或许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绝对绕不开媒体这个环节。媒体很少有机会采访,或者是很少有机会去了解这样的事情,又或者是没有资源去将这些故事讲到“人尽皆知”的地步。

陆严河的团队跟媒体之间的关系,在国内娱乐圈,是绝对属于首屈一指的关系。

像陆严河这样始终接受要是采访时间不够、无法完成一篇稿子写作的情况下、可以继续约时间电话补采或者当面补采的艺人,屈指可数。

连李治百和颜良都几乎做不到。这不是他们的问题,是各方面综合在一起的原因。本身艺人的行程都很忙碌,没有这样的时间,加上有的时候,人善被人欺,媒体也不都是好的——有的媒体也会因为艺人配合好说话,蹬鼻子上脸。陆严河能百分之百地释放善意,是因为他即使释放善意,也没有人敢蹬鼻子上脸,他早早就进入了资本和制作方的行列,而李治百和颜良不行。

自己“难搞”一点,别人才“不敢搞”一点。

但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国内媒体对陆严河的评价,绝对是平均值最高的。

基本上,媒体层面是不会出现对陆严河的大规模负面攻击的——

除非是买黑稿了。

-

但是,另一方面,其实现在媒体要拿到陆严河的专访机会也不容易。

八家媒体。

看上去,一口气有八家。

实际上,其中三家是传统纸媒,一家是主持人开的播客节目,两家是很火的自媒体账号,还有两家,一个是自家的《跳起来》,另一个则是叶脉网。

都是不同的类型。

他们要拿到专访机会,是要提前“竞稿”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