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严河忽然就……慌了。
他惊悚地想到,这不会是精神分裂的前兆吧?
陆严河开始非常注意自己不要再这么做。
可是,每当他又重新经过一面镜子的时候,内心深处就涌出一股强烈的冲动。
甚至,每一场戏,陆严河都有一种,演完了还想再演一遍,不想结束的、仿佛中了蛊般的痴迷。
他彻底意识到,黄天霖说的是对的。
他对这部戏,对这个角色,有一种无法自主摆脱的共情,甚至是共鸣,其程度,远远超过他饰演的其他角色。
-
而在《原来的父亲》剧组,陆严河每一天在现场的表现,都在刷新着大家对这个演员的认识。
剧组的很多人,都是在《热带雨季》时期就跟陆严河认识了的。
他们也曾亲眼见过陆严河的演技,并跟着《热带雨季》一路见证陆严河从西图尔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男演员到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荣光。
可是,每个人都清楚地认识到,陆严河在这两部电影里拿出的,完全不是同一个级别的表演状态。
在当下这部电影里,陆严河仿佛有影史上那些入疯入魔的演员们的状态。
一旦到了黄天霖的镜头前面,陆严河的变化都不是脱胎换骨四个字来形容,这只是表层的改变,他的变化,是一种极致的感染力。这不是形的变化,而是一种神与意的爆发。
常常有人说,好的表演,是内敛的,是不动声色之中摧枯拉朽。
陆严河也曾有过那样的表演。
但在《原来的父亲》这部戏里,他却仿佛火力全开,一场戏,第一次拍摄,绝对是爆发式的表演——
一开始大家都还觉得奇怪,后来知道了,这是陆严河自己的要求。他跟黄天霖说,每一场戏的第一次拍摄,都允许他自己先发泄出来。然后,在后续的拍摄中,才会一点点地找到那个平衡点。但那仍然是有着强大气场的一种表演风格,甚至稳稳地压制着所有的演员,包括跟他演对手戏最多的父母。
但这并不突兀。
因为在剧本里,在原本设定的人物关系里,阿朗就是“被迫”回来的。他对这个家庭的愤怒和憎恨并没有减少,他对父亲的排斥、厌恶也并没有消失。他如受伤孤狼一般的茫然与痛苦只在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出现,在平时,尤其是他父母面前,他暴躁、易怒,甚至有一种故意的顶撞,是长大成人、自力更生之后带着某种自我证明心情一般的报复。
中间,好多人都来探过班。
包括几个国际电影电影节的选片人和艺术总监。
无论是他们在现场看到的拍摄情况,还是在机房看到的已经拍好的素材,都让他们加大了争夺这部电影的力度。
以《定风一号》这部华语电影今年在全世界掀起的风浪,显然,全世界的市场和观众对陆严河的疯狂喜爱还远远没有开始走下坡路。
更不用说,这是黄天霖在拿到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之后的第一部作品,又是继续跟陆严河合作的电影。
对他们来说,这部电影就差电影剧本是陆严河创作的了——
一部艺术电影的顶配,顶级大导演,顶级好剧本,以及顶级演员。
虽然也不是说黄天霖的剧本就不够好。
但在传奇这方面,还是陆严河作为编剧的战绩更显赫。
这几年,《逃出绝命镇》拿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小鬼当家》系列创下了史上回报率最高的电影系列之一,《老友记》在全世界范围内大火,《大红灯笼高高挂》《胭脂扣》《红眼航班》《捕蝇纸》《情书》……艺术的、商业的、类型的,各种各种的题材和风格,信手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