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无大档期了——
意味着,没有大片再来蚕食排片空间,《热带雨季》可以保持着一定的排片,慢慢收割票房。
而国庆期间,除了央台的访谈节目,正在热播的《年轻的日子》在两期节目的中间,都播放了《热带雨季》的预告片。
不仅如此,《跳起来》全渠道推软文来宣传不说,辛子杏执掌的叶脉网,也做了《热带雨季》专题策划,邀请海外华人在叶脉网讲述自己的家族故事。
白雨也邀请《热带雨季》剧组,参加了她即将推出的文学杂志编辑部举办的“马来西亚的文学与影视艺术”研讨,包括石夏老师在内的多位当代文坛巨擘,都出席,并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在研讨会上讨论。
多方联动,这样的宣传资源,对于其他电影来说,想要砸下来,没有个数千万肯定是砸不下来的。
甚至还不是钱的问题,像白雨做的那个研讨会,那帮作家,一般人都请不来,人家也不缺钱。
关键还是他们这一帮人能够带动的读者,以及这个群体基本都擅长于“叭叭”的特点,在接下来的互联网生态中,对《热带雨季》这部电影的推广作用。
《热带雨季》免费获得了这一切宣传资源。
无他,只因陆严河尔。
儒意影业也好,龙岩影业也好,都羡慕得眼睛发红。
甚至有一个电影制片人公开发了微博:拿什么跟陆严河竞争,只要是他的影视剧,那么多人帮他免费宣传,动不动就是一个文化现象出现了,《热带雨季》这个电影都能每天卖两千万多的票房,除了他,谁能做到?
话里话外都很酸。
陆严河想了想,转发了这条微博,以图片形式写了一篇长文:
——感谢我的女朋友,把我们无心插柳做的一本杂志,做成了现在的规模。
——感谢我的同行、朋友和同学,各有各的能耐,自己放光发热,还通过自己的领域帮我发光发热;感谢我一路遇到的老师们,默默地帮我牵线搭桥,不断扶持我,支持我。
——还好,这不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行业,当我提出也许国庆档这么大一个档期,十个人里面也许也有一个人想看文艺片,如果有一部电影可以满足这一个人的需求,加起来也是很多人,宣发的同事们经过市场调研和测算以后,支持了我的想法。
——事实证明,我们中国人这么多,需求也很多样。
——我喜欢这个由不同的电影组成的大档期,每个观众都可以找到自己想看的电影。
——我喜欢这个百齐放的行业,我们不模仿别人,只做自己,有的时候,即使只是一朵小小的,因为开在了人头攒动的街角,所以也让一些爱的人驻足,来欣赏这朵小小的。
——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创作者创作的意义,只要是我们用心创作的东西,总有人为我们驻足。
-
“你们跟陆严河比什么比?你们有什么可以比的?”
翌日,龙岩影业的内部视频会议,黄总直接吐槽,或者说,大骂:“你们是比他有文化,还是比他身边的那一帮人有文化?”
黄总之所以吐槽,是因为龙岩影业推出来的《补神行动》,昨天在宣发上出现了一个非常昏头的招数。
《补神行动》的一个宣发人员在朋友圈写了一段话:“小固然美丽,但是支撑这个行业发展的,只能是大树。龙岩影业一直在做的是种树的事情,这更艰辛,更有挑战,但是,只有这样,中国电影才能长成森林。”
这不是某个人义愤填膺之语,这是《补神行动》的宣发组策划出来的一个“蹭热度”式宣传策略。
目的是激起观众们的爱国情怀,以及把《补神行动》这样一种工业的进步和升级,再一次强化到观众们的印象中。
结果就是,引来了一众嘲讽。
黄总气得一大早就开视频会议骂人:“说了多少次,不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自己说自己是产业化代表,谁他妈理你啊!《补神行动》明明各方面的口碑都很好,观众也都在夸特效做得好,确实是大片,形势一片大好,你们非要再往自己脸上补妆,不知道越补越浓啊?”
黄总又骂:“还小大树,你们有陆严河那水平去玩比喻吗?你们这些野鸡大学毕业的,跟人家振华大学文学院毕业的比什么?硬蹭!要是今天《补神行动》的票房走势跌过预期了,你们都给我滚蛋!”
一群人被骂得灰头土脸,又按照黄总的指示,赶紧补救。
黄总更是亲自发了一条微博:种树的人辛辛苦苦地种着,看到小开得很漂亮,很高兴有小作伴,这树倒是先傲慢上了,觉得小分散了种树人对它的注意力,看来种树也一样,除了施肥,也得进行价值观的教导,抱歉,让大家见笑了。
一条微博,力挽狂澜。
电影公司的老板亲自解释并道歉,这个姿态只要诚恳,其实是很容易被接受的。
确实也不是什么大事。
陆严河则点了个赞,说:“因为有大树帮忙遮风挡雨,小才能安然无恙,这才是森林。”
-
国庆档七天眨眼即过。
《龙的传人》总票房拿到了5.4亿,《补神行动》总票房拿到了6.4亿,是的,后者依靠着它的硬实力后来居上了。
而第三名,仍然还是《井中电》,虽然后期乏力,但是,前几天的票房仍然让他总票房得到了2.5亿。
第四名,《热带雨季》,在各方努力以及自身影片实力过硬之下,连续七天,日票房都维持在 ,一共拿到了1.9亿的票房,即将突破2亿。
文艺片勇闯国庆档,以成功画上句号。
不过,这只是阶段性的句号。
《热带雨季》是要走长线的。
因为《热带雨季》在北美颁奖季的征程开始了。
陆严河录完了这一季《年轻的日子》最后一期录制后,就飞去了美国。
北美颁奖季正式的时间一般是 。
但是,在那之前,也有一些宣传行程要跑。
陆严河这一次是过去录访谈节目的。
在美国,盛行“名嘴”。演艺圈也是如此。
国内,电影明星们宣传电影,现在访谈节目都不是主流的宣传方式,而是上各种国民度高的综艺节目。但是,在美国,电影明星们在电视媒体上的宣传,还是以名嘴的访谈节目为主。
这一次,陆严河要上三档节目,和黄天霖和秦淑兰一起。
其实所谓的公关经费,不仅仅是支付一些公关活动的经费,还包括这些宣传行程的各种费用。
陆严河和黄天霖的吃穿住行都是由绿谷来支付,秦淑兰的则需要由拾火来支付,因为绿谷不肯承担。
那像这样一趟行程,从往返机票、酒店住宿、妆造、行程助理等等,一般至少要五万美金,这还是秦淑兰只带了一个助理并且标准比较低的情况下。
都是经济账。
但是,尽管如此,陆严河也觉得值得。
当然值得,秦淑兰从中国的宣传行程,到现在又来到北美,在各种各样的曝光下,知名度已经涨了很多。尤其是她本身是华裔,会中文,英文也很不错,两边都吃得开。
自从秦淑兰签到拾火以后,陈梓妍这边已经帮她接触了好几个剧本,等着她来挑。
像她这样演技好的实力派,只要有一家有实力的经纪公司来运营,也许无法像流量明星一样赚大钱,小钱肯定是能源源不断地赚的。
像北美颁奖季的这一趟下来,或许秦淑兰一个人就需要上百万美金,但是,随着秦淑兰知名度上升,戏约的增多和片酬的提高,肯定是能够赚回来的。
绝不是亏本买卖。
到了秦淑兰这个年纪,她本来都已经准备进入“颐养天年”的阶段了,谁知道,突然碰上了《热带雨季》,碰上了陆严河,遇到了事业的一个转折点,她也不想错过这样一个机会。
陆严河甚至都在思考,能不能在《捕蝇纸》这部电影里给秦淑兰修改一个角色,想了想,还是算了,这部电影里的亚裔面孔已经够多了。
这毕竟是一部英语电影。
但是,其他的几个影视项目,比如《红眼航班》,比如《源代码》,陆严河都打算在里面给秦淑兰修改一个角色。
戏份肯定不是很多,但肯定不是工具人,一定有秦淑兰可以发挥的空间。
-
《热带雨季》在北美的票房表现很不错,到现在为止,一直维持着五馆的小规模放映,馆均到现在还维持着 。
不过,尽管它有着不错的票房表现,绿谷也并没有要马上给《热带雨季》做大规模放映的计划。
因为这部电影虽然在评论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和关注,但是,在观众那边,讨论度也好,各方面的数据也好,都比较中规中矩,不适合做大规模放映——
不会有那么多人来看。
这也符合正常情况。
事实上,就算陆严河现在是今年奥斯卡的大热门,但放在整个电影市场来说,颁奖季影片之于票房的正面作用,也往往是在于长线,而非突然给你来一下票房激增。
《热带雨季》在北美这边走的完全是评论界路线,而不是像《芭比》《火星救援》在他们那几届一样,走的是票房路线。
奥斯卡能够一直维持它的影响力,也确实是做到了商业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像《地心引力》《火星救援》《芭比》这样的商业大片,只要拍得好,不套路,不爆米,一样受奥斯卡青睐。
人家是正儿八经地把奖项跟这个行业结合在一起,不媚俗,也不玩曲高和寡那一套,即使行业发展的方向未必就那么好,至少人家紧跟着行业的发展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