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乐疯了!(一万两千字更新!)

陆严河笑了笑,说:“毕竟出了一趟国嘛,需要来一个搞坏事的反派人物一起玩,故事才好玩。”

贾龙疑惑地耸了耸眉毛,“好吧,虽然我还不知道你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但肯定是一个好故事。”

“真不一定啊,龙哥,第二部的故事……我自己觉得没有第一部那么多有意思的台词。”陆严河说,“第二部多了一些浮夸的部分。”

贾龙:“甭管什么样吧,第二部咱们怎么弄?”

“尽量原班人马吧。”陆严河说,“最主要的核心还是你跟大山的双人组合,这一点是不能变的。”

“你们还愿意跟延年影视合作吗?”贾龙问。

陆严河说:“这一次如果不是他们,《人在囧途》放在春节档应该是能够破十亿的。”

“是啊,这是最可惜的地方了。”贾龙说,“但是,这种事情无论放在哪一家电影公司都一样,没有哪一家公司会舍弃一部四十亿票房的续作,去发行一部新电影的。”

陆严河点了点头。

“他们愿意给续集开什么样的条件?”

“他们愿意给1.5亿的制作预算,这不算宣发成本。”贾龙说,“其中你和我都是各两千万的打包片酬,蒋导一千万,大山拿四百万的片酬,你和我再拿4.5%的票房利润分红。”

对一部首作拿了将近七个亿票房的续集电影,这样的制作预算和片酬属于常规水准。

两千万的片酬,在国内也属于顶格了。除了最有票房号召力的那几个演员之外,天板也就是两千万了。

条件倒是很好。

但是,这并不是陆严河所真正考虑的。

“春节档呢?”

“写进发行合同里,如果影片完成过审以后,两年内不能在春节档发行并保证15%以上的首日排片率,延年影视要赔付八千万的损失。”

陆严河很诧异:“延年影视会愿意签吗?这个条件可不优渥。”

“一部板上钉钉要赚钱的续集电影,他们怎么都不会拒绝的。”贾龙说,“而且,他们拿出了一共三千万的投资份额给我们,当然,如果我们不要,他们更乐意。”

所谓的三千万的投资份额,等于就是在1.5亿预算的电影里面,拿出了五分之一的投资份额给他们——他们如果愿意的话,完全可以以片酬折算投资,回头直接享受收益分成。

说到这里,陆严河才觉得,延年影视的诚意是真的拿出来了。

这等于拿出了五分之一的收益给他们啊。

这就像是一个金矿的主人,拿出一部分的开采权给他们,明摆着赚钱的买卖,风险可比其他电影投资小多了。

陈梓妍说:“必须加上一个优先结算权,同时,我们也要派财务去剧组监督每一笔资金的流动。”

电影实在太容易做账了。

别看延年影视现在给条件给得这么大方,他们到时候完全可以在结算的时候做手脚,比如把延年影视公司的很多支出经费算到《人在囧途》续集项目的开支里,又通过追加宣发费或者是用跟其他电影项目打包售卖等方式,覆盖掉一部分《人在囧途》续集的周边版权收入,无形之中就削减了他们原本可以享受到的收益。

陈梓妍相信,最后他们不至于亏钱,赚肯定是能赚的。但很有可能原本可以赚五六千万的项目,最后被延年影视账面一做,就只能赚一千万了。毕竟这里还有一个宣发费用尚未计算其中呢,这里头的猫腻更大。

三个人坐在这家隐蔽的小会所,讨论着《人在囧途》续集项目的事情,先在他们之间达成一致,之后才好去跟延年影视谈判。

-

陆严河觉得自己涨了很多知识。

《人在囧途》续集项目讨论完以后,贾龙说:“我这边准备做一个网剧,给大山做的,成本不高,你们有没有兴趣投资?”

陆严河有些好奇,问:“什么题材啊?”

“悬疑,一个村子里发生的谋杀案,我很多年前看中的一个电影本子,当时我想开发,没有人愿意投资,就搁置了,现在我年龄也不合适再演了。”贾龙说,“我找编剧改成了网剧的本子,让大山来演,算是给他量身定制的本子,成本不高,十二集,总共也就三百万的成本。”

陆严河说:“行啊,需要我这边投多少?”

“三十万?”贾龙说,“我自己拿一半出来,剩下的我就准备问问朋友们了。”

当然不是贾龙自己拿不出三百万来,但一般在这些影视项目的投资上,都不会自己全额投资,把投资分出去,你投一点,我投一点,一是风险可以变小,鸡蛋不用放在一个篮子里,二是投资的制片人多了,这个项目遇到什么问题,帮忙的人也多。

所以,你可以在很多好莱坞电影里看到一些大咖出现在制片人一栏中。他们有的是挂名,有的是投了资,有的是给了别的帮助。总而言之,一个道理,朋友码得多多的,项目的助力就稳稳的。

陆严河点头,说:“可以啊。”

贾龙这个时候才笑着问:“我还以为你会拒绝我呢,之前你还专门发了个微博说你最近不投资电影项目,是不是最近找你要投资的人很多?”

陆严河说:“不是,可能我发那个微博真的让很多人误会了,我不是不愿意投资影视剧,那是个例外。”

他把周长英和《金衣背后》续集项目的原委跟贾龙说了一下。

贾龙恍然。

“这确实没办法,防不胜防。”贾龙说,“天知道外头有多少人打着我们的旗号在拉投资,现在喜剧项目,十个里面有九个都把我列为拟邀演员。”

陆严河笑了起来。

“没办法,你就是喜剧电影的扛把子。”

“这也很不好,这么多年来,导致我一部非喜剧的片子都没有演过。”贾龙说,“戏路太受限了。”

陆严河说:“那龙哥你自己张罗一个项目,自己做。”

贾龙说:“只要跟喜剧无关,就没有人投资。”

陆严河哭笑不得。

市场嘛,就是这样。

-

《星星上的》上映第三天,票房只剩下八百万,而到周一,工作日,票房干脆滑铁卢,只剩下两百万出头。

这样一部青春爱情电影,首映三天收获了过亿票房,从第四天开始却受累于路人口碑,没有稳住票房走势。

但儒意影业和郁江却都说,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你们去看最近三年的情人节和七夕档的电影就知道了,这两个档期都是这样,基本上上映当天的票房就占据总票房的70%-80%,只有极个别的影片能够走出长线来。”儒意影业的发言人理直气壮地说,“《星星上的》已经是今年国内青春爱情题材的电影中表现最好的影片之一了,加上它在海外销售飘红,它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

郁江的发言就更自信了。

“《星星上的》表现不好?一部没有名导、男主角郎侠也是第一次演电影的片子,能卖出今年国内青春爱情题材电影最好的成绩,这叫表现不好?那你找出一个表现好的给我看看。”

有好事的记者马上挑衅:“如果陆严河导演的《情书》最后票房比《星星上的》更高呢?”

“那怎么了?你是觉得陈碧舸主演的电影比郎侠主演的电影票房更高,很稀奇吗?人家用大牌明星,我们可没有大牌明星。”郁江说道。

然后,郎侠的粉丝不干了。

一个个跑到郁江微博下面,质疑她——

——郎侠第一次演电影就能扛起这么高的票房,你不应该庆幸吗?为什么从你嘴里面说出来,郎侠还成了一个沾了你的光的小演员?他在演《星星上的》之前就已经是当红的男演员了!

——郎侠怎么就不是大明星了?跟你合作也真是倒了大霉了,为了证明《星星上的》的成功,都要用贬低男主角的方式来证明。

——没有郎侠,谁去看这部电影啊。

……

《星星上的》电影还没有下映,男主角的粉丝和编剧/监制郁江就干起来了。

郁江的脾气怎么可能受得了。

她一个个回怼。

——当时只有我敢用从来没有演过电影的他演男主角,不是我,他现在都还踏不进电影的圈子呢!

——郎侠知道你这么说吗?他对我有多尊重你知道吗?

——我从来没有说过郎侠不红,但是他跟陈碧舸比,谁咖位更大、地位更高,毋庸置疑吧?

——有你们这样的粉丝,以后哪个电影方敢用郎侠做男主角?就是这么报答我的吗?

……

郁江跟郎侠粉丝的对骂上了热搜。

她气不打一处来,疯狂输出。

但是,郎侠的粉丝又哪里是那么好糊弄的。

谁的战斗力都不低。

郁江到最后甚至破罐子破摔地骂:那干脆我另一部已经找郎侠主演的电影,放弃合作!

郎侠的粉丝:没有郎侠主演,我们倒要看看你的电影能够卖多少票房!

全程没有出声的郎侠,就忽然被架到了火上烤。

何英姿一边在心里面把郁江骂得狗血淋头——现在有几个公众人物会在社交平台上跟人对骂,你以为你是谁啊?一边还得挤出笑容,给郁江打电话,劝她消气,又好声好气地哄了她一番。

“咱们为什么要被那些黑子给挑拨呢?他们是不是真是郎侠的粉丝还不一定呢,哪个真粉丝不知道,你是咱们郎侠的贵人?”何英姿说,“郎侠主演你的电影,这是双赢。”

-

“狗改不了吃屎,三句话不离拉踩你。”陈思琦把手机放下,坐在床上,一边用毛巾擦干自己的头发,一边跟陆严河说,“说《星星上的》就说,非要提你,还要说什么陈碧舸比郎侠大牌,无非就是想说,就算《情书》票房更高,也是陈碧舸的功劳,跟你无关呗。”

陆严河坐在椅子上,双眼看着只穿着白色吊带长裙的陈思琦,嗯了一声。

陈思琦问:“现在几点了?”

“四点半。”

“哎呀,那得抓紧时间了。”陈思琦说,“不然可能要迟到了。”

今天晚上他们要去参加一个时尚杂志举办的慈善晚会。

人家主编亲自打电话来邀请他们俩,陆严河以前也跟他们合作了几次,关系不错,所以就答应了。

这时,房间门铃响了。

是妆造团队来了。

陆严河去开了门。

汪彪带着人进来,给他们两个人做造型。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