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第203章 真朋友

“可是,现在也基本上没有市场标准了,没有多少可以参照的。”陈思琦说,“既然我们不是想要做一个玩玩而已的书,那要考虑成本和收益的问题,你考虑过我们这本书能够卖多少本吗?”

“没有。”陆严河摇头。

陈思琦说:“那你想没想过我们制作这本书的制作经费上限是多少?”“没有。”陆严河继续摇头。

陈思琦说:“辛子杏提醒了我们一件事,我们并没有去做一个详细的预算表,我先做了一份,你看看。”

陈思琦把她做的预算表发给了陆严河。

陆严河在电脑上点开。

制作经费五万元。

虚构小说版块的稿费就占了两万元,预计刊载小说篇数为五篇,平均稿酬四千元/一篇。

明星艺人的学生时代,预计 /一篇,预计六篇,共一万二。

还有其他各种七七八八的稿酬支付,约为一万元。

光是稿酬部分,就是四万二。

剩下的八千,全都要用在版面设计上,还不够。

陈思琦说:“这非常不专业,只是我能想到什么,就先写上,自己估算了一个数字,这都没有算任何的编辑和其他人工成本。”

陆严河犹豫了一下,说:“那五万元的制作成本肯定保守了。”

“是的。”陈思琦点头,“所以,我才问你,你认为放在叶脉网上能够售出多少本,我们又定什么样的价格呢?”

“这个要去跟叶脉网沟通比较好吧。”

“我们自己要有一个估算,如果是十元一本,我们要覆盖五万元到的制作成本就需要卖出五千本。”陈思琦说,“靠叶脉网一个渠道,能够卖这么多本出去吗?”

陆严河说:“但除了叶脉网,还有其他渠道能够上架这本书吗?”

“做mook,很多地方都可以上架,卖电子书的平台还是有很多的。”陈思琦说,“如果独家交给叶脉网发售,跟多个平台一起发售,我们拥有的市场并不一样,所以我认为我们要有一个估算和底价,再去跟辛子杏谈这件事。”

“我听她的意思,她肯定是想要让叶脉网独家上架这本书的。”

“如果是独家上架的话,他们就要给我们提供更优渥的条件。”陈思琦说,“现在我们能够拿出这样的创作阵容,做出来的书至少不会没有人关注了。我们也有了可以跟各家平台谈合作的底气,一本有销售前景的电子书,肯定很多平台是感兴趣的。”

陆严河点点头。

陈思琦说:“你觉得我们是先跟其他平台接触一下再去跟叶脉网谈,还是先跟辛子杏再谈一次,看情况再说?”

“先跟子杏姐再谈一次吧,我之前找她帮忙,她也第一时间就给了我反馈,在跟她的合作上,还是别太公事公办吧。”

“好。”陈思琦点头。

-

因为这个事情,陆严河这几天突然一下就有了很多事情要做,连直播的时间都变少了。

陆严河去旧书店买了很多之前的杂志,一本本地翻阅,做各种笔记。

mook也是一样的,如果仅仅是文章的堆叠,那就是一本作品集而已,比起一个常规的作品集,杂志和mook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有显著的“主题”和“话题”概念。

直播间里,大家看到陆严河突然开始看过去的那些旧杂志,都有些疑惑,不知道陆严河为什么突然开始看旧杂志了。

-

手机后台弹出陆严河开始直播的提示时,陈梓妍还在开车,她点了进去,一路当背景放着,直到她开到家了,陆严河都一直在翻看他手边那些杂志,因为静了音,只有画面。

陆严河要跟同学一起做个杂志这件事,听起来怎么都有些匪夷所思,但陈梓妍心里面觉得再不靠谱,她也没有阻止。

十九岁的年纪,随便怎么折腾。这是陈梓妍的想法。

无论怎么折腾,对陆严河来说都是很宝贵的经历。

陈梓妍不希望陆严河变成一个生活中只剩下演艺工作的艺人,也不希望他从此就远离了真实的生活。

陈梓妍身上有着老派的经纪人的风格,不想把艺人当商品,也不希望他们是流水线产品,希望他们有着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特点。

如果周平安希望自己的艺人少折腾一点,最好百分之百听话,那陈梓妍则是希望在非原则问题上,自己的艺人越能折腾越好。

这是不同年代成长起来的经纪人,不同的特点。

尽管现在大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可是陈梓妍还是希望自己的艺人像过去那些巨星一样,释放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并将魅力最大化,而不是包装、贴标签,只追求单纯的热度。

陈梓妍觉得陆严河要做杂志,做mook,都是好事,能折腾,成功了好,失败了也是好,多一点人生的体验和经验,对丰富一个人的人格太有帮助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