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才又找补一样,添了一句,“各位觉得,还需要会推吗?”
在场的其他八常闻言斜了他一眼,都没做声。
王確实是个很好的人选。
正二品右都御史已经不小了,如果这个身份都不够,那就只能从“九常”或者“內阁三学士”中挑一人去办理此案了。
在场眾人又有哪个愿意掺和进和藩王有关的烂摊子呢?而且一旦做的不好,一不小心就会得罪大量的山东官员。
他们又没有太大的进步空间,冒险收益几乎是零,这完全得不偿失。
不过,事虽如此,但是陆完你很囂张啊。
最后还是左都御史李士实出来打了圆场,“我等都没有异议,就让王儘快前往山东接替边宪的差事吧。”
说完,还又问了一句,“那边宪呢?是回京先问问,还是留在山东等待审案的进度?”
眾人闻言,默契的去看杨一清。
杨一清倒是很有担当,明知道不好掺和,还是保了边宪一手,“边宪刚加了都察院右都御史,乃是正二品的朝官,哪有在地方受审的道理?”
“让他速回京城,接受刑部的詰问吧,到时候大理寺也可一同听审。”
陆完当即看著刑部尚书张子麟道,“刑部怎么说?”
张子麟主动表態,“刑部自然会秉公办理。”
杨一清对此也没异议。
张子麟虽然受过杨廷和的提携,但是杨一清和他的关係也还行。张子麟的父亲死的时候,墓誌生平就是杨一清帮著题写的。
所谓秉公,未必便是无私。
只不过是两不得罪的权衡之道。
陆完又道,“至於其他方面,可以再从徐州兵备道,颖州兵备道加派些人手。这样北路三个兵备道,南路两个兵备道,就算山东出现什么不测之祸,也能將麻烦及时控制住。”
眾人商议完毕,费宏出面票擬。
一直旁听的陆閭却没直接用印,而是笑眯眯道,“既然要动刀兵了,还是得知会了陛下才好。”
这话是平叛有功、战绩可查的陆公公说的。
所以儘管事情紧急,眾人也只能默认了这般处置。
陆閭遂將山东来的那些奏疏,以及內阁给出的票擬一起拿了,前往永寿伯府寻找正在积极练兵的朱厚照。
朱厚照正在著甲驱驰,见陆閭过来,就知道是山东的事情商量出结果了。
他示意手下留在远处,自己骑马而来。
陆閭连忙下拜,朱厚照挥手斥退旁人,然后才对陆閭淡淡问道,“如何了?”
陆閭连忙將下面的几份奏疏先递给了朱厚照,“陛下,这是山东方面来的奏疏,里面详细的写了这个月来,他们查到的东西。里面所述,桩桩件件,都触目惊心。”
朱厚照从马上接过,隨意的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