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好难猜啊

想要將信拆开补一句,要是在老家遇到麻烦可以去找河南镇守太监,提自己的名字好使。

又觉得这话生硬,不如刚才那只可意会的交流更有境界。

於是裴元放下了给焦芳的信,想了想,顺便给在家守丧的毛纪也去了一封,给毛纪去的这一封,就比较朴实了。

毛纪辞官丁忧之前,按规矩向朝廷请了恩典,追赠了他的老爹毛敏礼部左侍郎的官位。他的母亲刘氏也因此得以追封为太淑人。

能以浩命风光大葬,对於这个时代的女性来说,算是很了不得的身后荣光了。

裴元先是对太淑人的去世表达遗憾,又向毛纪询问有没有为父母祈福的家庙或者道观,若是没有的话可以修建一个,自己能帮著把那寺庙转正。

毛纪之前是礼部的二把手,礼部那边的手续不难办下来,自己这边也已经提前拍胸脯了。

裴元估摸著毛纪应该不会同意,但他也不能阻止我对他好不是?

我就是要对他好。

写完了给毛纪的信,就听到堂前有人回报,说是王和魏訥都来了。

裴元有些讶异,王来的快,倒也没什么,魏訥怎么能得空过来?

裴元也没避忌,將两人都召了进来。

等到互相寒暄过后,裴元直接向王问道,“张淳那边是什么情况?”

王听了答道,“当初千户对老夫说过之后,老夫就刻意结交了那张淳。”

“老夫那会儿虽然失势,但多少也是个南京兵部尚书。那张淳只是同进士出身,又在南京管理马政,自以为前景无望,正是和老夫同病相怜的时候。”

“张淳见老夫折节下交,与我引为知己。老夫就按照千户所言,对张淳说要將他举荐给朝廷。”

说到这里,王顿了顿,对裴元道,“我倒是真向朝廷举荐了。只是估摸著那上疏还没进京,那张淳就被朝廷拔擢当了应天府尹了。”

“张淳不知道其中根由,对我感恩戴德,我们的关係一直维持的还不错。”

“上个月,我因为山东的事情回都察院被调查。正好有行人司的人去南京传旨,对人说了此事。张淳得知后,还让人写来书信询问情状。”

裴元对张淳这性格有些满意,“很好,此人你多留意著些。”

张淳能够担任应天府尹,这可是仕途上的重大跨越。

应天府尹和顺天府尹都是正三品,张淳能从正四跳正三,除了他担任吏部左右侍郎的两位同年下意识的提名自己人,他自身在贵州的平叛经验也为他加了不少分。

毕竟张淳火线提拔的时候,正是霸州军兵锋直指淮安,眼看就要兵临应天的关键时刻。

应天府尹是外官也不是外官,是京官也不是京官。

只要筹划得当,还是能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的,裴元想著,又想到了另外一个府尹。

那就是在唐皋游街时,表现的极为稳重的顺天府尹杨旦。

只可惜·—·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