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过关归过关了,杨潭也深恨把他扔出来顶锅的孙交和杨廷和。
前些日子,张凤向朝廷上书,要求给缉捕差役拨付粮草的时候,杨潭曾经站出来激烈反对。
他认为安靖地方的事情,自有各州府衙门,兵备道来处理,有你一个河道总督什么事儿?还单独为此请求钱粮,这不是打算要贪了吧?
结果杨潭反对无效,孙交直接批准了张凤的请求。
这一下让杨潭彻底上头了,联想到和孙交的新仇旧恨,于是杨潭直接扬言。
——“交与凤同年,所请必允。”
于是被架起来的孙交,只能以避嫌为由,将此事移交兵部。
杨廷和听了杨潭那话也很恼怒,这家伙,这是点谁呢?
要知道张凤还有一个同年,那就是杨廷和的老子杨春。
杨廷和那是何等强硬的人,老夫甭管是哪个移交哪个部,反正必须得给我过。
于是张凤的钱粮申请不但过了,而且朝廷还专门下旨,暗戳戳的点名杨潭因私怨而废公事。
——“令潭与凤同心布公,无生嫌隙。”
好了,现在报应来了。
金献民的奏疏中,其中一项特意就提到了张凤克扣缉捕差役的钱粮,以致怨声载道,勒索行商的事情。
当日杨潭被杨廷和与孙交打压的多狼狈,现在就有多神气。
杨廷和则是羞怒交加,当众表示要即刻查清此事,弄清楚到底是张凤有问题,还是底下人在诬告。
这件事直接就落在了李士实头上。
因为张凤担任河道总督时,还挂着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头衔,整个山东能查他的,也就是挂着右都御史的山东巡抚王敞了。
可现在朝廷连接替王敞的人都选好了,怎么可能再让王敞大摇大摆的回山东。
那么李士实选出来负责主持查办张凤一案的,就是下一任山东巡抚边宪吗?
不,是萧翀。
因为右副都御史边宪是杨一清的门生,现在正在因为科举舞弊案猛干杨廷和。
而另一个右副都御史萧翀是杨廷和的同乡,现在正在拼命的给边宪扯后腿。
李士实在之前的京察中和杨一清合作的很好,两人的关系十分不错。
不错到什么程度呢,不错到李士实这个主抓风纪的大都宪,和杨一清这个主抓人事的大冢宰,两人合力在满朝官员中揪出来了五个小卡拉米。
而且还是选的文华殿这个无人主持的地方。
以两人的身份和地位,没有一定的默契,是很难一起不要脸的。
最终博弈的结果,就是关于张凤的这个窝案,由萧翀领队,从十三道御史中各选一名监察御史跟随,一同前往山东查案。
为了与张凤明辨上下,萧翀由右副都御史,加为右都御史。
这场惊动朝野的大案落定,立刻就有御史向天子求证司钥库上书的事情。
朱厚照原本还打算敷衍一番。
但是那御史丝毫不肯客气,直接说起了民间的相关传言,甚至还直接的问起了天子有无私下收购宝钞,试图从中获利的事情。
朱厚照被问的狼狈不堪,无奈之下,只得狡辩,说是因为司钥库少监的上书,让他意识到了宝钞不足,所以才拿出内承运库的藏银,想要收购一笔宝钞以作弥补。
见事情已经无从遮掩,朱厚照索性将那奏疏批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