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飞驰人生

第 飞驰人生

当然,科道言官们的飞驰人生,在翰林院大佬们面前,都不是事儿。

翰林院大佬们的人生是怎样的呢?

初入官场,在翰林院遛鸟,没吊事干。

成为小登,在翰林院遛鸟,没吊事干。

成为中登,在翰林院遛鸟,没吊事干。

成为老登,在翰林院遛鸟,没……,等等!不要在翰林院蹉跎人生了,国家需要你!

“?”

正三品侍郎,走起。

“!”

要不是裴元在八股上是个草包,他都想去考一科试试了。

哪怕点钱呢。

仕途上有得意的,自然就有失意的。

比如说,明朝初年的时候,朝廷最看重的是六部郎署,也就是在礼部、吏部、户部这些地方,担任主事、员外郎、郎中的这些人。

按当时的情况,一个御史,就算十分称职,也得九年才能升任正六品主事。

但是在正德年间,郎署的地位就不行了。

“二甲之为主事者,迹资待次,不过两司郡守,方折腰手板,仰视台省如在霄汉。”

意思就是,那些二甲进士中,分配到六部郎署当了正六品主事的人,基本就没前途了。

就算熬资历等升迁,熬到死也就是个地方布政司、按察司属官或者知府什么的。

甚至兢兢业业一辈子,哪怕品级上去了,上边随便派下来个低级科道官,都得仰视如霄汉。

或许有人诧异了,科举不是总共有三甲吗?

一甲是天上人,前途自然无忧。

那不是还有三甲垫底吗?

这就是时代的特色了。

在明朝的前期,三甲确实垫底,基本上都是分配到地方,担任一些州县一把手。

以大明朝的广阔疆域,每三年考出来的二三百人,根本是不够用的。

所以一些地方的知州、知县、同知、通判、推官,就由举人和监生充任。这些杂流官员的数目,远远大于科考出来的三甲官员。

这就整体的拉低了地方官的层次。

三甲进士也是进士,那也是万中选一的人中龙凤。

很多三甲进士一听说要到地方上去,直接如丧考妣一般。

——“其视州县守令,若鹓鸾之视腐鼠,一或得之,魂耗魄丧,对妻子失色,甚至昏夜乞哀以求免。”

但是这种情况,在成化年间出现了巨变。

因为举人、监生本身就没什么前途,很容易自暴自弃,和地方上的豪强沆瀣一气,削弱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

因此成化天子想通过朝廷委派去的进士们,加强下对地方的掌控。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