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明,想要凝聚出一支强大的军队,对达虏迎头痛击,唯一能做成此事的,只有朱厚照。
不管是出于公义,还是出于私心,在应州之战前,裴元都没有给天子扯后腿的必要。
裴元又问了陈头铁一些琐事,才回了自己的院落休息。
等到第二日裴元睡醒,陈头铁就来回禀,说是王敞一早就来了。
裴元对自己手下品阶最高的马仔很是重视,正经的换好了衣衫,才去让人把他带进来。
王敞见到裴元很是高兴,两人寒暄见礼后。
王敞就对裴元感叹道,“当初千户对卑职的许诺言犹在耳,不想这么快就加了右都御史,还出巡一方,这会儿想来甚是唏嘘。”
裴元笑道,“好好做事,以后文渊阁里,未必没有你的座次。”
王敞连连摇手,“不敢想不敢想。”
他是真不敢想。
王敞的资历太过单薄。
他的科考功名,位在末等。身材又矮小单薄,缺少仪态。最主要的是,他的官场履历全是黑点,根本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政绩。再加上刘瑾阉党的身份,基本上可以宣告他的政治前途已经终结了。
王敞这次能够出任山东巡抚,很大程度上也是对他交出南京兵部的弥补。
在政治语言上,基本上可以视作平安落地前的过度了。
裴元也没再多说什么,王敞的单薄履历和政治污点在特殊的时候,就可能成为一个优势。
裴元也不和王敞客套,直接了当的就说了罗教的事情。
包括罗教的起因,以及自己后续的一些筹划。
有些事情裴元说的没有那么细,但是王敞听来仍旧觉得心惊肉跳。
如果按照裴元的计划顺利实施,又有他这个山东巡抚在官面上配合,那么短时间内出现一个庞大的地下组织,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至于裴元建立大豆经济体的事情,王敞更是能帮上不少的忙。
山东和河南本就是这个时代的大豆主产区。
大豆的种植的事情,以后可以由被罗教控制的百姓来做。至于其他那些不肯入教,又不懂事的想种大豆的人,陈头铁和王敞可以密切配合,力劝他们改种其他主粮。
既然说起罗教的事情,裴元也把陈头铁叫了进来。
王敞想了一会儿,询问道,“等下官到了山东,再理清官场的头绪,只怕已经错过今年的种植了,如此一来,怕是要耽误一年了。”
裴元对这个也有过考虑,当即说道,“无妨,到时候可以让陈头铁以整合现有资源为主。我这次去前线,意外发现一个天赐良机。”
裴元说着,把前线出现巨大浪费的事情,对两人讲了一遍。
王敞和陈头铁听了都满是疑惑。
这算什么良机?
好像也看不出有什么机会,能从中获利吧。
裴元也不瞒着这两个心腹,把自己的猜测也讲了一番,“我怀疑户部的人在故意做局,想要掏空太仓。”
“如果我没猜测的话,这次户部的军费应该是大量的流入了地方豪强的手中,让他们将积压的粮食兑换成了白银,民间的积蓄仍旧比较丰盈。”